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哈罗德·品特.

哈罗德·品特

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Harold Pinter
2005年12月27日
出生(1930-10-10)1930年10月10日
 英格兰伦敦
逝世2008年12月24日(2008岁—12—24)(78岁)
 英格兰伦敦
职业剧作家、编剧诗人、演员
戏剧导演、作家、社会活动家
国籍 英国
创作时期1950年—2008年
体裁戏剧、诗歌、电影、小说、散文
奖项大卫·科恩奖(1995年)
劳伦斯·奥利维尔奖(1996年)
名誉勋位(2002年)
诺贝尔文学奖(2005年)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2007年)
配偶安东尼娅·弗雷泽(1980—2008)
维维恩·莫姗特(1956—1980)
受影响于塞缪尔·贝克特路易斯·布努埃尔欧内斯特·海明威弗兰兹·卡夫卡威尔弗雷德·欧文马塞尔·普鲁斯特威廉·莎士比亚超现实主义文学
施影响于蒂厄·卡索维茨、迈克尔·弗雷恩、大卫·马麦特、帕特里克·马伯、马丁·麦克道纳格、瓦茨拉夫·哈维尔
官方网站
www.haroldpinter.org/home/index.shtml

哈罗德·品特CHCBE(英语:Harold Pinter,1930年10月10日—2008年12月24日),英国剧作家剧场导演,他的著作包括舞台剧广播电视电影作品。品特的早期作品经常被人们归入荒诞派戏剧。他也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早年生平及剧作

[编辑]

品特出生于伦敦哈克尼区一个犹太工人家庭,曾就读于当地学校,并短暂于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就读。年轻时,品特曾出版其作;并以艺名“大卫·巴伦” (David Baron) 作登台演出。他的首部剧本《一间房子》 (The Room),于1957年由布里斯托尔大学学生演出。

1958年品特完成《生日派对》(The Birthday Party)一剧,尽管《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演艺评论家 Harold Hobson给该剧不错的评价,但公众反应不佳。不过随着1960年《看门人》(The Caretaker)一剧的成功,让品特声名大噪后,《生日派对》再次受人关注。这些剧的情节往往把一些无伤大雅的情况,逐渐变坏成荒诞的局面,剧中人物的行为有时令观众、甚至剧中其他角色费解。于是这两部剧作,连同其他如《回乡》(The Homecoming)等早期作品,有时被称为“威胁喜剧”,归入荒诞派戏剧,品特本人也于早期就深受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的影响,后来两人更成为深交。品特于1966年获司令勋章

新路线

[编辑]

品特于1970年代起有更多机会导演,于1973年他成为国立皇家剧院的副导演。他后期的剧作都比较短,题材也比较政治化,往往在讽谕强权压迫。品特也于该时期开始对政治直言不讳,明显地采取左翼立场。他继续把侵犯人权及强权压迫等议题放在公众视线上。品特常寄函于英国《卫报》及《独立报》等报章。

于1985年品特跟美国剧作家亚瑟·米勒造访土耳其,并与许多政治压迫的受害者见面。在美国大使馆一项向米勒致敬的活动中,品特并没有跟其他客人寒暄,反而谈论被压迫者的生殖器官遭受电击的场面,结果被赶出馆外。米勒也随同他一起离场,以示支持。品特于土耳其所见到的迫害,及对库尔德语的抑制,成为了1988年剧作 《山脉语言》(Mountain Language)的灵感。

1999年品特对北约参加科索沃战争大表不满。他也公开反对美国攻击阿富汗及2003年的美伊战争。2002年他获得名誉勋位(此前他曾拒绝爵士头衔)。他是RESPECT联盟的支持者。于2005年他宣布将退出剧坛,投身政治活动。2005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品特为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颁奖理由是:“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压迫的封闭房间。”12月7日,品特因病住院不能亲自到斯德哥尔摩发表获奖演说。但是他在事先录制的讲话中,严厉抨击了英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还说布什布莱尔应该就入侵伊拉克接受国际法庭的审讯。[1]

电影作品

[编辑]

品特的首部电影剧本 The Servant 写于1962年。其后他也为 The Go-Between 以及法国中尉的女人等电影编写剧本。他也为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写出电影剧本,不过该剧从未拍成电影。他有数部舞台剧作也被搬上大银幕:如《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3年)、《生日晚会》(The Birthday Party,1968年)、《回乡》(The Homecoming,1973年)及《背叛》(Betrayal,1983年)。

私人生活

[编辑]

1977年,品特因为移情别恋,与妻子离异,惹来不少绯闻。他于1978年写成的剧作《背叛》(Betrayal)有时被看成这段新恋情的描绘,但其实是根据他早年与一位电视女主持人的七年爱情而写。

他也因为剧场导演彼得·霍尔英语Peter Hall (theatre director)1983年出版的日记里经常把品特写成醉汉而闹翻,不过两人后来修好。

品特热爱板球,是 Gaieties Cricket Club 的主席;他同时也是国家世俗协会的荣誉准会员。

逝世

[编辑]

品特在2008年平安夜逝世,他的第二任妻子在12月25日对外宣布,享寿78岁的他已经因癌症过世。

剧作

[编辑]
  • The Room (1957)
  • 生日派对 The Birthday Party (1957)
  • 送菜升降机英语The Dumb Waiter The Dumb Waiter (1957)
  • A Slight Ache (1958)
  • The Hothouse (1958)
  • 看门人 The Caretaker (1959)
  • Sketches (1959)
    • The Black and White
    • Trouble in the Works
    • Last to Go
    • Request Stop
    • Special Offer
    • That's Your Trouble
    • That's All
    • Interview
    • Applicant
    • Dialogue Three
  • A Night Out (1959)
  • Night School (1960)
  • The Dwarfs (1960)
  • The Collection (1961)
  • 情人The Lover (1962)
  • Tea Party (1964)
  • 回乡 The Homecoming (1964)
  • The Basement (1966)
  • Landscape (1967)
  • Silence (1968)
  • Sketch: Night (1969)
  • 今之昔Old Times (1970)
  • Monologue (1972)
  • 无人之境 No Man's Land (1974)
  • 背叛 Betrayal (1978)
  • Family Voices (1980)
  • Victoria Station (1982)
  • A Kind of Alaska (1982)
  • Sketch: Precisely (1983)
  • One For the Road (1984)
  • Mountain Language (1988)
  • The New World Order (1991)
  • Party Time (1991)
  • Moonlight (1993)
  • 从灰烬至灰烬 归于尘土 Ashes to Ashes (1996)
  • Celebration (1999)
  • Sketch: Press Conference (2002)

散文

[编辑]
  • Kullus (1949)
  • The Dwarfs (1952-56)
  • Latest Reports from the Stock Exchange (1953)
  • The Black and White (1954-55)
  • The Examination (1955)
  • Tea Party (1963)
  • The Coast (1975)
  • Problem (1976)
  • Lola (1977)
  • Short Story (1995)
  • Girls (1995)
  • Sorry About This (1999)
  • God's District (1997)
  • Tess (2000)
  • Voices in the Tunnel (2001)

诗作

[编辑]
  • War (2003)

译介

[编辑]

台湾地区

[编辑]
  • 刘会梁/译,《品特戏剧选集:看房子的人,重回故里》,台北市:惊声文物,1970年。
  • 颜元叔/主编,《哈诺德‧品特戏剧选集》,台北市:淡江大学,1989年。

中国大陆

[编辑]
  • 送菜升降机,华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
  • 归于尘土,华明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哈罗德·品特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