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八零后.

八零后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添加相关内联标签和删除原创研究内容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6月26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八零后"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八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术语,用于表示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由于1980年代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80后成为独生子女代名词。80后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目前80后的年龄在34岁至44岁之间。

定义

八零后,以出生时间来界分人的文化群,这个词由一些作家、社会评论家提出,本来是文坛对1980年-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衍生的词语

  • 40后指1940年-194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74岁到84岁之间。
  • 50后指1950年-195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64岁到74岁之间。
  • 60后指1960年-196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54岁到64岁之间。
  • 70后指1970年-197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44岁到54岁之间。
  • 80后指1980年-198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34岁到44岁之间。
  • 90后指1990年-199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24岁到34岁之间。
  • 00后指2000年-200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14岁到24岁之间。
  • 10后指2010年-201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年龄在4岁到14岁之间。
  • 20后指2020年-2029年出生的公民,目前最大的20后年龄只有4岁。

发展

1980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同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的影响,八零后普遍为独生子女,使得这一代人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教育及改革开放的影响,八零后的意识形态以及个人素质与老一辈人有较大差异。其生活习惯、思想与国际主流接轨,因此八零后通常被长辈视为“幸福的一代人”,但许多八零后本身都认为长辈眼中的这种幸福仅仅是指看到物质方面、精神层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随着八零后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其社会价值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八零后”一词的流行也带动了中国大陆媒体网络对“九零后”、“七零后”等词汇的使用。

衍生

会衍生出80后这个词语,其实是民众先来描述文坛中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作家的,其中的佼佼者有韩寒以及张悦然等的作家。1982年出生的韩寒,代表作有《三重门》,这个故事渲泄出他对现今教育制度的不满。后来这个词语泛指为80年后出生的人。80后还持续不断地为社会创造新词:北漂蚁族房奴蜗居等。

八零后对中国的发展

港台人士普遍认为生活于温室的80后非常个人主义,对社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缺乏认识。相较于70后,他们没有经受政治动荡,也没有90年代时勤奋工作的激情。70后大规模下海创业的热潮没有在80后发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不少80后最希望有固定收入来获得物质享受,因此十分向往公职工作。然而就80后而言,接受外来信息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变革,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向往外国的“言论自由”,以批判的方式审视政府制度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并通过网络公开讨论并提出批评,例如保护方言反对推普[来源请求]同时,也有着一部分八零后坚持自己思考,总结社会规律并将之在生活中实践。他们拥有前一代人所不曾拥有的广阔视界,能够更加全面的获取信息和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这使得他们不再像前一代人的许多人一样对欧美等国家怀有狂热的崇拜,并能更加客观冷静清醒地认识到两岸问题,展现出属于自己一代人的独特爱国情怀。以80后网民为主的百度贴吧李毅吧GFW外发动的多次“帝吧出征”就是证明。[原创研究?]

人肉搜索

在遍及网络后,时常因为一些新闻元素或一些得不到正当反应渠道的呼声,导致80后开始习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见闻,经验搜索当事人,以期盼达到将问题迅速扩大化,最后得到公正处理或公之于众的结果。

财富新贵

八零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依赖其眼光与见识,对机遇的把握,不少八零后已成为社会财富新贵。[1][2][3]但是也并不代表80后人人都风光,相当部分的80后仍在艰难地打工,或成为房奴。而将近30岁,不少80后表示没有能力结婚或不考虑生育。

八零后和反映八零后的作品

  • 左耳
  • 三重门
  •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
  • 十年
  • 奋斗
  • 蜗居
  • 《八零后雏男之死》
  •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 《1995-2005夏至未至》
  • 《80后》

评价与争议

对于80后的评价至今无法定论,由于对出生年代进行分化,本身缺乏可比性,另外其中大部分人现在才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其社会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所以至今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来评价80后。但是由于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开始有大量的社会学家以及观察家批评家开始对80后发表看法。他们面对就业压力,以及将来赡养老人的责任。

正面观点

  • 近年来随着更多的80后一代逐渐成长并走向社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 在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一大批赶赴灾区的80后志愿者,各种媒体对80后进行了积极的报道,逐渐改变了其他人对他们的评价。

负面观点

  • 大多数年长的人认为他们的心理脆弱、独立生活动力差、自傲,但思想个性独立、叛逆性强、大胆地表现自己。
  • 八十年代的长辈认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主义、没有信仰、没有方向。但名言道“子女不教,父母之过”,整个社会大环境亦需要深刻反思。

事实上很多观点都是受到“一代不如一代”的思维定式影响而产生,并不科学、合理。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社会对八零后评价普遍提升,认为八零后已基本具备支撑中国社会继续发展的力量。2010年代起更有80后、90后人群反过来认为实际上50后、60后才是建国后最没有主义、没有信仰、没有方向、最为自私的一批人,或与当时许多与该群体有关的负面事件以及50后、60后在成长阶段遭遇文革等历史背景有关。

类似人群

  • 从生活习惯与行为模式来看,他们近似于台湾七年级生
  • 香港有俗称“Y世代”1980年至1994年之间出生的人群,他们同样成长在物质丰富的年代。至2010年,香港开始兴起使用“八十后”一词并衍生“九十后”、“七十后”、“五十后”等词语。与大陆不同的是香港粤语会读作“八十后”而不是“八零后”,其他衍生词语亦然。

参见

参考资料

  1. ^ 中国互联网催生“80后财富新锐”. sina. 2008年10月11日 [2009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2日) (简体中文). 
  2. ^ “80后”财富美女成功背后的辛酸. 中金在线、tx. 2008年5月30日 [2009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6月2日) (简体中文). 
  3. ^ 走近“80后”财富新贵. 人民网. 2006年6月7日 [2009年6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2日) (简体中文).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八零后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