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首尔特别市历史.

首尔特别市历史

首善全图

首尔历史超过二千年。自从公元前18年百济国都慰礼城始建,就开始了它在朝鲜半岛上作为首都的地位,此后,今日的首尔一直都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家必争之地。

史前时期

[编辑]
岩寺洞新石器遗址

在公元前5千年前3千年间就已有人在今日的江东区岩寺洞定居。

传疑时期

[编辑]

首尔位于韩国西北部的汉江流域,最早为传疑时代的真番,辰国等后被统称为三韩部落的栖居地。

史记云:“真番旁辰国。”[1]

汉晋时期

[编辑]

汉武帝灭亡卫氏朝鲜以后在元封三年(前108年)在此处设立真番郡,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郡治霅县(古音同“首尔”)在今首尔市一带。[2] 首尔所在的真番郡后来为魏晋时期的带方郡

百济时期

[编辑]

首尔东南在古代曾经是百济王国的都城,称慰礼城、汉山城。史书记载百济王“烝土筑城,作楼阁台榭,无不壮丽”。百济比流王二十四年,内臣佐平优福据城反叛,王发兵讨之。当日的慰礼城遗址,就在今日松坡区奥林匹克公园内。现时公园还遗有当年的数幅城墙,被称为梦村土城真平王三十年,高句丽以兵六千攻百济,战于汉山城,新罗将军朱珍领甲卒三千来援,大破丽兵。

统一新罗时期

[编辑]

百济亡国之后,汉江流域被新罗占领,称汉山州,757年设汉阳郡。新罗宪德王十七年,溟州郡王金周元子之子金宪昌谋叛欲立都于汉阳,北汉山州都督聪明擒诛之。

高丽时期

[编辑]

高丽时期,由于汉阳位处于朝鲜半岛的心脏地带,邻近汉江,掌握了国家的命脉,所以11世纪时汉阳被封为王京(开京)之外的“小三京”之一。高丽文宗二十三年(1068年)创新宫于南京[3]。肃宗元年,大臣金谓䃅请迁都南京。肃宗六年置南京,九年建成南京宫阙。忠烈王九年,王与公主(元世祖女)猎于南京,此后屡次巡幸。辛禑王八年(1382年)八月高丽迁都汉阳,九年二月还都开京。恭让王二年(1390年)以裵克廉监修汉阳宫阙,七月迁都汉阳,命安宗源、尹虎留守松京。三年二月,恭让王迁都至汉阳,后仍还都开京。

朝鲜时期

[编辑]

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觉得高丽的王京(今朝鲜开城)王气已经十分薄弱,于是由权仲和、郑道传等人择定佳地。最初选择杨广道(忠清道)公州的鸡笼山,李成桂在1393年的春天曾命令在鸡笼山之南营建新都,并亲自视察该地。他登上新都城的中心高阜,周览形势,命令权仲和呈上新都城的宗庙社稷宫殿街市之图纸,随后命金凑、朴永忠等人监督营建新都城。但是到了当年十二月,京畿道观察使河仑引用宋朝胡舜申《地理新法》中的“水破长生说”,认为公州太靠南,而且风水不好。李成桂命赵浚和权仲和带着《地理秘录撮要》去相视鸡笼山的风水。二人认为鸡笼山偏处朝鲜半岛西南一隅,道里不均,而且地势多山,不便漕运,形势狭隘,并不适于营建大型的都城。李成桂不甘心,又命风水师拿着《地理新法》,以“水破长生说”去勘察高丽历代王陵的吉凶,果然符合书中所说的凶相,于是鸡笼山新都的建设工作被下令取消。

河仑推荐另一处风水吉地——汉江北岸的母岳山(在今天首尔市西大门区延禧洞一带,现名鞍山)。1394年八月,李成桂携群臣前往母岳山,亲自察看当地风水。但是众人都发现母岳山的明堂地过于狭窄。在巡视母岳山之后,李成桂驻跸于汉阳,观察当地形胜,决定迁都于此。这里山环水抱,北有北汉山北岳山,东有洛山和龙马山,西有仁王山,南有南山和汉江以南的冠岳山,汉江自东向西环抱城南,呈龙砂水穴“山水襟带”的上好风水格局。

朝鲜太祖三年(1394年)八月二十四日,李成桂最终选定汉阳为新都基址。九月初一日设立了“新都宫阙造成都监”,成员包括青松伯沈德符、前政堂文学李恬、中枢院学士李稷等著名儒学者,负责规划汉阳的城阙宫殿、宗庙社稷、衙署街道。当年十月开始营建宫阙、宗庙和官衙,十月二十五日宣布迁都汉阳,暂时以旧汉阳府的客舍作为离宫。1394年,李成桂将都城从开京迁移到了汉阳(Hanyang,한양),太祖五年(1396年)六月,新都的名称改为汉城(Hanseong,한성)。汉城宫阙、宗庙的位置和名称,道路的走向,以及诸城门的名称,都是郑道传拟定的。

太祖末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王都又移回开京。定宗在位时期,以高丽旧宫寿昌宫为正宫。太宗李芳远即位后,仍以开城为首都,称“松京”或“京城”,称汉城为“新都”或“汉京”。太宗二年七月,关于继续以开京为首都,还是迁回汉阳,亦或在西边的母岳山营建新都,展开了激烈争论。三司以旧都为可,认为新都不便。李芳远问河仑、金士衡、李茂、赵英茂等近臣:“成王,宗庙在乎,在乎?”金科曰“成王居镐, 有大事则至丰, 宗庙必在丰矣”,李芳远说:“若成王居镐, 宗庙在洛邑,则今予在旧都, 而宗庙在新都亦宜。”最后用占卜方法,汉城得两吉一凶,开京和母岳山各得一吉两凶,于是决定还都汉城。

在朝鲜王朝时期,汉城又称“都城”、“京城”、“京”。

1392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开京(今开城)建立朝鲜王朝,1394年迁都汉阳한양)并改名汉城한성)。此后,汉城一直都是朝鲜的首都。日治时代,将汉城的名字改为京城日语、朝鲜汉字、中文均作:京城;日语假名けいじょう,日语拉丁化:Keijō;朝鲜谚文경성朝鲜语拉丁转写Gyeongseong)。


城池

[编辑]
东阙图

朝鲜太祖五年(1396年)首筑汉城都城,征安州以南民夫十一万九千,始于正月,停于二月,至秋又征江原庆尚全罗三道民夫七万九千,始于八月,终于九月,使平壤伯赵浚等监筑,建成城墙长度计九千九百七十五步,十一月移都于此。世宗三年(1421年)又改筑都城,发诸道丁夫三十万筑城,乃成。

汉城城墙为石筑,周围一万四千九百三十五步,以周尺量之,为八万九千六百十尺;以里作之,为四十一里一百七十五步。高四十尺二寸,女堞四千六百六十四,雉城六处,曲城一处,城廊七十五所。

古汉城有八门,包括四大门和四小门。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崇礼门(南大门)、兴仁之门(东大门)、敦义门(西大门,俗称新门)、肃靖门(北淸门);惠化门(东小门)(初名弘化门,中宗六年(1511年)为避昌庆宫东门弘化门之号而改为今名)、昭德门(西小门 ,避章顺王后之讳,改昭义门)、光熙门(水口门)和彰义门(俗称紫河门)。英祖十九年(1743年),都城门无醮楼处并令设立门楼。汉阳城外西郊曾经有迎接中国使者的“迎恩门”,大韩帝国独立后被拆除,原址之旁新设独立门[4]

里坊

[编辑]

朝鲜王朝前期的都城只包括汉江以北的部分,所以被称为汉阳。当时汉阳的人口为11—12万。壬辰倭乱之后,人口曾经减少到4万以下。城外为四军门防御区。环绕城市的四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在城内北部偏西的位置,营建了李朝的正宫——景福宫。景福宫东南为宗庙,西方为社稷,这是和周礼“左祖右社”的规制相吻合的。城内中心部分,按网格状进行区域分隔和道路划分,但是城内大部分地区的道路都是随地势迂回曲折的,而且有很多死胡同。这是和中国的都城不同的。

汉阳城内有五部五十四坊,里坊划分如下:

  • 中部八坊:澄淸、瑞麟、寿进、坚平、宽仁、庆幸、贞善、长通;
  • 东部十二坊:莲花、瑞云、德成、崇敎、燕喜、观德、泉达、兴盛、彰善、建德、崇信、仁昌(后二坊在城外);
  • 西部十坊:仁达、积善、馀庆、养生、神化、皇华、盘松、盘石(二坊在城外)、龙山、西江;
  • 南部十四坊:广通、会贤、明礼、太平、熏陶、诚明、乐善、贞心、明哲、诚身、礼成、屯之、豆毛、汉江;
  • 北部十坊:观光、明通、广化、阳德、嘉会、安国、俊秀、顺化、义通、镇长

以上共五十四坊。高宗时汉城户口为户四万五千七百零,口二十八万三千二百零。

宫殿坛庙

[编辑]

汉城除王朝正宫景福宫之外尚有王宫多处,包括现存的昌德宫昌庆宫庆熙宫德寿宫(原为月山大君私第,后改为庆运宫,后改名明礼宫、德寿宫),以及已荒废的衍禧宫(在汉城西十五里杨州,为定宗禅位后居所)、藏义洞本宫(太宗潜邸)、莲花坊新宫(太宗离宫)、泉达坊新宫(太宗离宫)、乐天亭(太宗离宫,在汉城城南汉江旁)、西离宫(太宗离宫,在汉城城西母岳山)、仁庆宫(元宗私邸,在城西仁王山下)、於义宫(又称上於义宫,仁祖潜邸,在城中庆幸坊)、龙兴宫(又称下於义宫,孝宗潜邸,在城东崇教坊)、彰义宫(英祖潜邸,在城北顺化坊)、寿进宫(睿宗旧邸,在城中寿进坊),龙洞宫(顺怀世子旧宫,在城西皇华坊)、梨岘宫(光海君旧邸,在城西莲华坊,后改为壮勇营卫)、云岘宫兴宣大院君私邸)等。

汉城还有招待中国使臣的慕华馆(原为南别宫,在会贤坊,本为公主第,仁祖朝太平馆撤后以是宫为华使留馆,为华使迎送之所)、招待日本琉球诸国使臣及诸岛倭人的东平馆(壬辰倭乱后废)和招待女真之来朝者的北平馆(壬辰倭乱后废)。

汉城城东崇敎坊成均馆内有文庙(现统称成均馆),祭祀孔子,两庑以中国、高丽和朝鲜先贤鸿儒(如中国的程颢程颐朱熹,高丽的安裕、郑梦周,朝鲜的金宏弼赵光祖李滉李珥等人)配享。汉城东南兴仁门外有宣祖三十五年由明朝以银四千两诏付修建的武庙,祭祀关羽

汉城的社稷坛在西部仁达坊,此外,在城内的小公洞还有朝鲜王室祭天的地方——圜丘坛。用于祭祀土地的方坛则在社稷坛内,这和中国的规制有些区别。祭祀明太祖明神宗明思宗神位的大报坛(皇坛)在昌德宫秘苑春塘台。祭祀神农氏和后稷氏的先农坛在东大门外的龙头洞。祭祀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的南坛在崇礼门外。先蚕坛在惠化门外。此外还有圆坛、灵星坛、老人星坛、马祖坛、先牧坛、马社坛、马步坛、愍忠坛等坛壝建筑。

市廛

[编辑]

古时汉阳的土产有林檎、柰、桃、李、芋、鲤鱼、秀鱼、白鱼、鲇鱼、鳜鱼等。汉阳市廛有三大市,即锺街、梨岘、南门。定宗元年始置市廛,壬辰倭乱后,宣祖令军兵居京为市业者全减市役。孝宗朝令军兵市业之人给市牌,使应市役。英祖十七年令京兆区别廛名,严禁乱廛与都贾。市廛包括线廛、纸廛、布廛、床廛、米廛、银廛、衣廛、履廛、马廛、毛廛、盐廛、镫廛、猪廛、粉廛等。

经过朝鲜王朝前期100多年的精心建设,汉阳成为一座壮观恢弘的东方王都。

壬辰倭乱的破坏

[编辑]

1592年,日本丰臣政权入侵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爆发。5月2日,留都大将金命元、副元帅申恪率兵千余,屯济川亭,望见日军声势浩大,不敢拒,悉沉军器于江中,以匹马走逃,诸军皆溃。加藤清正率领日本军队度过汉江,攻占汉城。日军入城前后,汉城遭到很大的破坏。在国王出逃前夕,城中宫殿、社稷、衙署、城门以及宫内珍宝、历代典籍、文物礼器全部被朝鲜方面焚毁,而宗庙独存。日将平秀家长盛入城后曾处其中。后长盛焚宗庙,移寓南别宫,指挥诸路之倭向北追击。1593年4月,日本军队撤兵南下,临行前将城中人民屠戮殆尽。是年11月宣祖国王返京时,宫阙俱烬,荆棘满城,百官依墙壁以坐,不得不以月山大君旧第为行宫,桂林君家为大内,沈义谦家为东宫,故领相沈连源家为宗庙,以附近大小民家为阙内各司(称时御所)。光海君时期将宗庙和宫殿择要修复。

壬辰倭乱之后,汉城又经历了后金军(1636年改称大清)的两次入侵,即丁卯虏乱丙子胡乱。丙子胡乱中,仁祖沈器远为留都大将,逃往南汉山城。后金兵至汉城后,驻扎于慕华馆至南庙一带,后又于兴仁门留屯。皇太极严令无得侵掠城中人民,但后金军队撤离时掠走了大量人口、金银、牲畜。后金将领阿敏(四大贝勒之一)羡慕朝鲜宫殿城阙壮丽,一度不愿返回满洲苦寒之地,被皇太极疑有异图而猜忌。

随着清朝剿灭南明势力,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东亚的政局平定,汉阳得以回复昔日的繁荣。在英祖正祖年间,汉城的人口已经发展到了30多万。朝鲜正祖曾经计划把首都迁到南方新营建的水原城,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最终没有实现迁都计划。

大韩帝国时期

[编辑]

朝鲜在1896年的“甲午更张”之后,拟订了一个皇都振兴计划。迎恩门被拆除,并在原址上仿照法国凯旋门修筑了西洋式的独立门。在城内修筑了道路、交通、照明设施和新的政府办公机构。1882年修建了邮政总局。1899年修建了明洞圣堂。1900年,在德寿宫内修建了韩国最早的西洋式建筑——石造殿。1907年拆除了汉城南部和西部的城垣。

日治时期

[编辑]
朝鲜总督府及景福宫
1945年汉城俯瞰

日治时期,汉城改名为京城(日语:京城けいじょう Keijō韩语:경성京城 Gyeongseong),其地位也由朝鲜中央直隶府改为由京畿道管辖。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对京城的市政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更。

首先,日本对李朝原有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拆除景福宫内的弘礼门和资善堂等大量古代建筑,并将景福宫正门光化门向东迁移,在其原址上兴建了朝鲜总督府及其附属建筑群,同时还将庆熙宫改为学校。1911年2月,宣布由朝鲜总督府管辖举行祭天仪式的圜丘坛,随后于1913年将其拆毁,在该地建立朝鲜总督府铁路酒店(现威斯汀朝鲜酒店)。日本在京城府内兴建了一批建筑,如京城府厅舍、朝鲜银行西大门刑务所京城帝国大学、本町商业区等。1922年,朝鲜总督府将社稷坛改为公园,1925年修建了“京城车站”(今首尔车站),在汉城南山上兴建了日式神社朝鲜神宫”。韩国一些学者认为,京城府厅舍、朝鲜总督府和朝鲜神宫的平面分别成“大”、“日”、“本”的字样,破坏了汉城的风水。

光复早期及韩战时期

[编辑]
韩战中遭受破坏的汉城市明洞地区

1945年光复后,从京城改称为韩语固有词서울朝鲜语拉丁转写Seoul),因为没有对应的朝鲜汉字,中文使用者沿用了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字名称“汉城”来称呼该市。

朝鲜半岛光复后不久即实行南北分治。在1946年9月,驻韩美国军政厅公布法令第106号,将汉城从京畿道分离,改制为特别市,1948年随着大韩民国成立而定为首都。

需要说明的是,서울这个词在朝鲜语中是“首都”的意思。例如高句丽서울平壤新罗서울庆州高丽서울是开京(开城),朝鲜王朝的서울是汉阳。直到韩国光复之后,才将서울作为特指大韩民国首都的固定专有名词。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于9月20日至9月27日进逼汉城,于9月27日收复该市。1951年1月8日,汉城被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再次攻陷。3月14日,汉城再次被联合国军夺回

汉城在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之间四度易手,遭到交战双方毁灭性的摧毁,昔日繁华的市区成为一片废墟。光化门和政府大楼(前朝鲜总督府)被完全摧毁,市政设施全部被破坏。朝鲜人民军在汉城展开肃反活动,处决了大量韩国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员、军官、警察、资本家、传教士、教授、记者等“阶级敌人”。韩国军队随联合国军占领汉城之后也处决了大量共产党员和亲共分子。战前汉城原有人口180万,由于大量难民南逃,朝鲜方面在撤退时又将剩余人员带至北方,战后只剩6万左右。

现代的发展

[编辑]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汉城又在废墟中重新站立了起来,经历了1968年朝鲜武装人员偷袭青瓦台、1970年代的学生运动等事件。由于朴正熙总统和全斗焕总统任期内开始的韩国经济振兴的影响,尤其是举办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汉城已经发展成为横跨汉江两岸、拥有多个副都心和一千多万人口的大型世界级城市

朝鲜战争之后

[编辑]

朝鲜战争后,韩国开始步进工业化,民众纷纷前往汉城求生。汉城在此时的人口开始激增,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居住需要,当时的韩国政府决定开发连接汉城及周边地区的公路。

自1960年代开始,汉城江北的高楼大厦有如雨后春笋般矗立,改变了汉城原来的面貌。

汉城的扩张

[编辑]

1974年,汉城地铁的通车,加强了汉城与周边地区的连系。同时,韩国政府亦在周边地区大兴土木建设新社区。八十年代,汉城市政府亦决定开发本来是荒凉之地的江南地区,并把一些政府机构迁移至江南办公,江南地区在短短时间内由一块贫瘠之地变身成汉城的新市镇。

汉城奥运会

[编辑]

汉城在1981年获得198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为了准备汉城奥运,汉城市政府建设了一系列的基建,例如汉城地铁3、4号线及88奥运快速公路,解决当时十分严重的塞车问题。

筹备多年的汉城奥运在1988年9月17日开幕,经过这一次奥运,韩国的国力加快提升,而汉城亦开始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在奥运完结后,汉城政府仍然积极开发市内建设,扩张地铁及公路网络,这些建设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依然没有停止。

“推土机”政策

[编辑]

踏入2000年代,新上任的李明博市长实行他的“推土机”政策,汉城市容在他的政策下有重大的改变:原来是行车桥的清溪川被回复成原来模样、废弃的赛马场被改建成首尔之森。近年首尔的大兴土木吸引乌兹别克斯坦蒙古越南菲律宾等地劳工前来工作。除了清溪川之外,汉城到处都可见绿化工程,例如良才市民森林、首尔林及汉江市民公园。

2002年,汉城成为其中一个有份举办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城市,该届世界杯的首场比赛法国塞内加尔的赛事就在上岩洞的世界杯赛场举行。

“汉城”改名“首尔”

[编辑]

2005年1月19日,李明博市长决定把Seoul的中文译名“汉城”改为“首尔”,意为“首善之都”。今日的首尔是一个拥有1030万人的国际大城市,2010年首尔成为当年的“世界设计之都”。

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的李明博正式宣布서울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汉城从此在中文圈改称首尔。

首尔改名主要有三大理由:第一,“汉城”一名自1910年起已停止使用,1945年朝鲜半岛战后,已更名为韩语固有词“首尔”,只有中文圈继续使用原汉字名“汉城”,这与其现在的实名不符。第二,当今的时代是按国际标准化的时代,首尔的名称也应按国际标准更改。第三,随着韩中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汉城的原名称在使用中引起了“很大混乱”,举例说,韩国有两所大学,一所叫首尔国立大学,另一所叫汉城大学,过去这两所大学的中文译名经常混淆。首尔国立大学建校于1946年,为国立院校,坐落于首尔市冠岳区;汉城大学建校于1972年,为私立院校,坐落于首尔市城北区。由于首尔的中文旧称为汉城,所以常把首尔国立大学与汉城大学混为一谈,认为汉城大学是首尔国立大学的前身,这是完全错误的,首尔国立大学与汉城大学没有任何关系。[5]2005年1月19日起用首尔为中文译名后,首尔不再是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名的城市[6]。其后在香港乐坛亦有以“汉城”改称“首尔”为题的歌曲,如李克勤的《情非首尔》及周国贤的《汉城沉没了》等。

放弃迁都

[编辑]

2010年,韩国政府放弃了从2003年以来迁都世宗市的计划,首尔仍继续担任韩国首都。2011年,朴元淳接替吴世勋,成为首尔市长后,积极推动城市行政及社会创新,更为台湾香港社会人士参考。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辰”,今本史记误作“众”,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云宋本作辰字。据汉书朝鲜传改。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四云:“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又雍阏弗通。”
  2. ^ 周振鹤云:“考汉代于开边所置郡县,多以其本地旧名,取其音,而不取其意。如岭东之不而县,即由不耐濊得名,霅县恐亦如是。据说文解字注,霅音素洽反,与今朝鲜汉城之本名同声。汉城朝鲜文为서울,音soul,意为京城。颇疑京城之意是后起的,先是在汉江附近,有地名soul,汉代以之置霅县,到中世纪时该地成为朝鲜李朝之都,soul之音仍存,遂以此音作为京城之解。”
  3. ^ 高丽史》卷八,〈文宗世家二〉。
  4. ^ 迎恩門. [2006-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汉城中文名称改为“首尔”.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汉城变“首尔” 何以让人有些费解?.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首尔特别市历史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