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赵迺传.

赵迺传

赵迺传

赵迺传( Nai-Chuan Chao, 1890年—1958年)[1]:245,字述庭浙江杭州人,中华民国教育家。[2][3][4]

生平

赵迺传

赵迺传是清末秀才,少时求学于钱塘县庠生、仁和县学堂。1911年[来源请求]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5],与陈布雷为同学。1913 年执教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 1915~1920 年执教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任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校长[6]。1920年官费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受业于敎育家杜威敎授门下,1921年获哲学学士[7],1922年[7]获教育学[7]硕士、1923年获美国师范敎育师资证书。1923年归国,执教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8]北京女子师范大学[8]。1926年任管理庚款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9]。1927起,在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之后的国民政府教育部任普通教育科科长、教育方案编制委员会中等教育组主任、[9]参事、主任秘书等职[9][10]。1930年,经胡汉民邀请,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2][3]赵迺传在首都南京、陪都重庆,先后兼任国立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金陵大学讲席,历时二十余年,是著名中学敎育专家。[2]

1944年,受聘主持台湾光复后的教育接收工作[3],1945年8月30日,国民政府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同日令派赵迺传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同年10月25日参加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同年担任台北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11]。赵迺传在台期间广招贤才,积极推广普通话,并引入五四以来的文学思想启蒙。[12][13]1946年1月,教育接收工作告一段落,赵迺传离开教育处处长之职,归还建制回立法委员原职[3]

1946年为中华民国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4][15]。194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华民国立法院致辞。[14]

曾与蔡元培蒋梦麟马寅初等共同任杭州大学校董,与竺可桢丰子恺等共同担任杭州斐章女中校董。曾与陶行知查良钊等人共同担任《新教育评论》常任编辑[16]。负责审定中小学《公民>>课本。1937 年与顾树森, 雷震等创立中国师范教育学会[17][17]先后兼任国立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浙江大学金陵大学讲席,历时二十余年。1949年后,历任上海诚明文学院、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7]

教育思想

【引用自华师大人物春秋】赵迺传“《科学的态度与新教育》针对我国实施新教育三十年来的效果进行反思,认为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差异及优势就在于其科学的态度”。

”《公民教育与社会组织》中主要讨论公民教育和社会组织间的关系。文中提出一个公民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组织,而为了寻求组织之间的协调,就需要公民教育来帮助形成共同观念。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怎样参加大团体的合作,尤其是政治团体的合作。采用梅吕姆(Merriam)2对公民教育的定义,认为公民教育就是帮助同时属于多个组织的个人,将这些组织之间冲突的心理调融,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公民团结、将相互冲突的团体在一个国家内联络起来。在文章中分析了地域、种族、宗教和经济团体四类社会组织的特征,并且对比分析这四类社会组织是如何在英、德、法、意、苏俄、瑞士、奥匈、美、中国,这九个国家中相互协调的。根据这些国家公民教育的概况,说明公民教育对于促进各社会组织利益均衡和统一的意义,并且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著作

《初级中学与小学及高中之关系》,《教育与人生》1924年第47期,第1-2页

《教育心理:习练之移转》,《心理》1924年(第3卷)第1期,第1-7页

《科学的态度与新教育》,《新教育评论》1925年(第1卷)第1期,第6-12页

《教育时评:一、国宪草案中的教育专章》,《新教育评论》1925年(第1卷)第3期,第2-4页

《教育时评:儿童研究会》,《新教育评论》1925年(第1卷)第4期,第4-6页

《中学生的思想训练》,《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1卷)第7期,第6-9页

《教育时评:一、变例与恶例》,《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1卷)第10期,第2-3页

《教育时评:教育部取缔私利与外资学校》,《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1卷)第12期,第2-4页

《养成互助精神》,《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1卷)第20期,第6-8页

《我对于北京平民中学的希望》,《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1卷)第25期,第16-20页

《教育时评:江苏省的义务教育和师资》,《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2卷)第3期,第2-3页

《教科书问题》,《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2卷)第13期,第3-6页

《教育时评: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

《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2卷)第16期,第2-4页

《中学里的两个切要问题:较少教材与勤加考问(与翁文灏先生讨论如何改良中学教育)》,《新教育评论》1926年(第2 卷)第19期,第4-7页

《科学的态度与新教育》,《河南教育公报》1926年(第4卷)第18期,第8-18页

《公民教育与社会组织》,《国立中央大学教育丛刊》1935年(第2卷)第2期,第1-20页

《学校课程之目标与内容》,《江苏教育(苏州1932)》1936 年(第5卷)第4期,第49-51页

译校

杜威《什么是思想》(How we think),《北京高师教育丛刊》1920年第3期,第72-77页




家庭

胞弟赵迺抟, 经济学家,经济思想史专家, 教育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 北京大学经济系执教55年, 任系主任18年

参考文献

  1. ^ Yang Yinyu 1884-1938: China’s First Female University President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in Her Er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iyun Ding,2019年1月
  2. ^ 2.0 2.1 2.2 中外杂志18,中外杂志社,1975年,第134页
  3. ^ 3.0 3.1 3.2 3.3 张炎宪,228事件辞典,国史馆,2008年,第628页
  4. ^ 有的晚近文献将赵迺传与经济学家赵迺抟的生平混淆,须加以注意。
  5. ^ 国难中诞生的求是书院 ——浙江大学溯源(1897-1927). 国立浙江大学历史文库.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6. ^ 百年附中, 历任领导.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官网. [2023-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2). 
  7. ^ 7.0 7.1 7.2 Catalogue of the Officers and Students of Columbia College (Page 284, Page 320). Columbia University. 1921. 
  8. ^ 8.0 8.1 人物篇• 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纪事.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9. ^ 9.0 9.1 9.2 9.3 9.4 华东师范大学- 系史介绍 - 人物春秋 - 赵乃传.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3-16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10. ^ 竺可桢全集.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 第11卷第629页. ISBN 7-5428-4084-3. 
  11. ^ 出類拔粋:國立臺灣大學創校九十年從帝大到臺大建校特展. 国立台湾大学校史馆.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12. ^ 女师院派人赴台推广国语 (PDF). 西南大学记忆 (西南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 2012-01, (2012 年第一期, 总第14 期): 58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09). 
  13. ^ 「二二八事件」可以避免嗎?──重看台灣光復的歷史複雜性. 原载于《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2017-02, (2017年2月号(总第159期)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通过郑鸿生. 
  14. ^ 14.0 14.1 竺可桢日记 1947年, 8月28日.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15. ^ 國民大會實錄., 第37 页.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16. ^ 聆听民国·附录|新教育评论_. 多源焦点. 2021-09-17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通过根据王西征1926年所作《从新教育到新教育评论》、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邓冰晶《陶行知与<新教育评论>》整理. 
  17. ^ 17.0 17.1 17.2 中国师范教育学会. [202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9) –通过蔡鸿源,徐友春主编.民国会社党派大辞典:黄山书社,2012.08:第128页. 
  中国国民政府
前任:
(创设)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
1945年8月30日—1946年1月
继任:
范寿康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赵迺传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