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菲林.

菲林

未冲洗的柯达Ultramax 400彩色菲林。
冲洗后,负片中的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
将负像通过反转校色或混光印相即可得到正像

菲林Film)是一种用于记录图象的成像介质,也是一种摄影耗材。胶片又称菲林(英文音译),包装好的在盒中的菲林又称为菲林卷。常见的菲林通常由一侧涂覆含微小光敏卤化银晶体的明胶乳剂英语Photographic emulsion的条状或片状透明薄膜片基英语Film base构成。卤化银晶体的大小和其他特性决定了菲林的感光度、对比度和分辨率[1]

当暴露在光线下时,菲林所含有卤化银中的银离子会逐渐还原为金属银,乳剂因而逐渐变黑。不过若没有外界条件的干预,过程将极其缓慢且不完整,因而该方法没得到实际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对镜头成像的极短时间曝光,可以产生与每个晶体所吸收的光量成比例的极轻微化学变化,并在乳剂中产生不可见的潜像英语Latent image,化学显影之后即可成为可见的图象[2]

黑白菲林通常只含有一层感光层。曝光后的卤化银晶体显影时,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阻挡光线而表现为负片菲林中的黑色部分。彩色菲林至少含有三层感光层,并结合了不同组合的增感染料。通常,蓝光感光层位于最上方,随后是黄色滤光层,以阻止任何剩余蓝光影响随后的感光层,其下分别是绿光-蓝光感光层和红光-蓝光感光层,分别记录绿色和蓝色图象。在显影过程中,就像黑白菲林一样,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但显影过程中的副产品同时也与菲林或显影液中的彩色耦合剂结合,形成彩色染料。由于显影副产品的产生量与曝光和显影的量成正比,因此形成的彩色染料也与曝光和显影的量成正比。显影后,金属银经过漂白步骤重新转化为卤化银,并在定影步骤中给除去。定影步骤后,菲林上只留下形成的彩色染料,组合在一起即构成可见的彩色图象。

菲林的亮度和密度关系

[编辑]

19世纪的两位科学家菲迪南·赫尔特查尔斯·德里菲尔德提出Hurter-Driffield曲线(HD曲线),指出菲林卷只有在中间调部分才是线性的,有正常的反差,在阴影部分和高光部分反差小,因此呈现一片黑,一片白。

种类

[编辑]

根据颜色丰富程度

[编辑]

根据菲林冲洗出的颜色丰富程度来分类可分为黑白菲林和彩色菲林。

  • 黑白菲林是冲洗后仅能呈现黑白两色的菲林,另根据其对光线种类的感光性能又可分为全色片、分色片、盲色片、红外线片、X光片等[3]
  • 彩色菲林是冲洗后能呈现多种颜色的菲林,

根据呈现的画面颜色与真实色彩的区别

[编辑]

根据呈现的画面颜色与真实色彩的区别可将菲林分为负片反转片,黑白和彩色的菲林都有负片和反转片类型的菲林。

  • 负片冲洗后呈现的颜色与真实景物相反。
  • 反转片在冲洗后呈现的颜色与真实景物颜色相同,但对曝光准确度要求较高,另外注意反转片与正片不是同一概念[4]

其它分类

[编辑]

1980年代柯达亦曾推出碟式菲林,主打当时候的女性消费市场,之后因为135片幅相机进入自动对焦的时代,不过在1990年代又迈进数码摄影的进程,因此碟式菲林便走入历史。

碟式菲林匣
  • 以使用对象来分,又分为专业用菲林及一般消费用菲林,专业用菲林以专业摄影师等为销售对象,通常有感光度从ISO50到ISO1600不等的产品,保存条件较严格,通常需放入冰箱中低温保存,大多仅在贩售摄影器材的店家才可购得,售价略高。一般用菲林以一般人为销售对象,不需低温保存,数码摄影普及之前在大多数商店即可购得,感光度大多从ISO100到ISO400。

菲林尺寸

[编辑]

菲林曾出现过很多不同尺寸规格的产品。电影菲林卷往往用菲林卷的宽度来命名菲林的规格。

菲林以片幅大小来分别,常用的有120型(最常用,中画幅菲林60x60毫米)、135型(菲林宽35毫米)、110型(小型匣式),17.5毫米型、16毫米型等,还有另外为拍摄广告或大型海报而设的诸如4"x5"或8"x10"大画幅散页菲林。

1960年代以前,常用的菲林规格是120型。此后由于镜头生产技术的发展,中下价135照相机镜头品质大大提高。又因为菲林品质的提高,135型菲林开始普及。直至197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成熟,全自动的135彩色冲片晒相机充斥市面,120型菲林在非专业领域大致给取代。

  • 8毫米菲林(8毫米):8毫米是最窄小尺寸的菲林。1932年问世,用于拍摄业余及家庭影片,由于菲林及冲片成本低廉,许多前卫及地下电影也爱用8毫米宽电影菲林。自1960年代中期起,8毫米宽的电影菲林逐渐为超8毫米电影菲林所取代[5]
  • 超8毫米菲林(Super8):于1965年问世,8毫米宽,但是品质较标准8毫米尺寸佳,画面也较大,现已大量取代8毫米菲林。最常用于教育、营销、工业培训及家庭电影领域,亦为原创相机菲林及16毫米菲林原作的缩小冲印。
  • 9.5毫米菲林卷。
  • 16毫米(16mm):宽度为16毫米的菲林。在无声电影里,16毫米菲林两边都有排孔;而有声电影则只有一面排孔,另一面则作为音轨。这类菲林于1923年引进业余者市场,并逐渐发展成为非针对一般戏院上映之家庭电影制片者的常用媒材。这类尺寸的菲林多用于独立短片、纪录片及教育性用途影片[6]
  • 超16毫米(Super 16mm):1971年问世,超16毫米电影菲林的画面比标准16毫米电影菲林大40-46%。由于成本较便宜,超16毫米影片时常放大至35毫米以便在电影院播放。
  • 日本17.5毫米菲林卷,由35毫米菲林卷一分为二,用于TONE camera(通尼相机),Toyoca 等日本17.5毫米菲林卷相机。
  • 35毫米(35mm):宽度为35毫米,每个帧每面有4个排孔,一帧由16个帧组成。这种菲林从电影发展最早期开始,即是专业电影摄制的标准尺寸菲林[7]
  • 46毫米 127型菲林卷
  • 65毫米(65mm):65毫米宽,两面皆有菲林链轮定位孔。通常为了电影院上映而转换成70毫米投影片。
  • 70毫米(70mm):70毫米宽,两面皆有菲林链轮定位孔。利用35毫米或65毫米菲林所拍摄的电影,可转换放大成70毫米宽菲林,以便在电影院宽屏播放及发行。横置的70毫米菲林用于部分IMAX影片的拍摄。
  • 日本INSTAX 菲林 6.2 x 4.6厘米像幅

发展历程

[编辑]

早期发展

[编辑]

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开始使用涂有氯化银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法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这种技术以碘化银感光,用汞显影,用食盐定影。感光速度很慢,在阳光下需15至30分钟。

1847 年,法国陆军官尼普斯的堂兄弟维克托英语Abel Niépce de Saint-Victor(Niepce de St Victor)与于巴黎大学,发表了使用玻璃板上的蛋青加一些感光材料,制成感光板,放入相机中照像,再用塔尔博特所用的液剂来现影而制成负片。

1851年,英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又称火棉胶摄影法。该法以卤化银感光。虽因版干后不再感光,但成本较达盖尔银版法低很多,且感光速度有较大提高(5-15秒),在此后30年独领风骚。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5年,柯罗叮溴化银干版得以研发出。感光版制成后不必马上装入相机中拍摄,曝光后也不必马上冲洗加工,但乳剂层干燥后感光度下跌,曝光时间要数倍于湿板,应用受限十分明显。

1868年,W.H.哈里森提出使用胶棉明胶来替代胶棉乳剂的设想。并在随后的1871年由英国医生R·L·马多克斯证实可行。感光速度大幅提升至几十分之一秒。

1877年,查尔斯·贝内特发现了,把溴量过剩的乳剂,延长加热时间,即延长乳剂的成熟时间,乳剂的感光度大大提高。这样制得的明胶乳剂干版,印相曝光速度提高到了1/125秒,在此之前,湿版至少也要数以秒计的时间进行曝光才能照相和印相。

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菲林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

至此,菲林的形态固定了下来。

后期发展

[编辑]

美国电影业的发达,刺激感光材料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感光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知名品牌有美国柯达,欧洲爱克发和日本的富士

中国的国产照相材料工业始于1940年代。南洋归国华侨在创办广东汕头公元照相材料厂,生产公元牌黑白菲林菲林卷和相纸。此后上海、保定也生产黑白照相材料。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在保定化工部第一菲林厂开始试产彩色菲林卷,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彩色感光材料核心技术的国家。80年代中期,外国彩色照相材料大举进入中国,雄霸中国市场20多年,中国的照相材料工业在此背景下受到极大冲击,后期仅首先开始生产彩色照相材料的乐凯集团有实力与外国同行业竞争,并与柯达、富士三足鼎立,呈“红(乐凯)黄(柯达)绿(富士)”竞争态势。2012年9月,乐凯集团宣布停止生产彩色菲林卷[8]

到了1990年代至21世纪,电脑科技的突飞猛进和CCDCMOS的发明促使数码图像技术日益普及,加之数码摄影在成像、存储、发送、收藏和检索等方面,与菲林摄影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菲林市场逐年萎缩,也促使感光化学工业的彻底没落。例如1935年开始上市的柯达克罗姆胶卷Kodachrome)在2009年正式停产,全球最后一间可冲印这款菲林的美国堪萨斯州Dwayne's Photo公司也已于2010年12月30日之后终止Kodachrome冲印服务[9][10]

2016年,成立于1957年的上海电影技术厂于十月底关闭最后一条菲林生产线,菲林电影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长江图》给冠上“中国最后一部菲林电影”的落寞定语[11]

近期发展

[编辑]

虽然采用菲林摄影的人已经不多,但菲林同样有其无可取代的优点,例如如果要制作大幅照片,仍然是用菲林较佳,另外菲林图象层次感较强、色彩自然(模拟产生的色彩)、图象细腻(像素高)、宽容度大(容易保留亮部或暗部细节)等,其成象品质较数码相机为佳。尤其在光线暗的情况下,会需要长时间曝光拍摄,而长时间曝光在数码摄影上会产生大量噪声,因此有部分摄影师在仍坚持使用菲林拍摄。由于菲林数码化的存在,加之菲林摄影在大画幅摄影领域的优势。菲林摄影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数码摄影处于共存状态[12]

近年来,因受到潮流审美的推崇,部分人开始使用照片处理软件的滤镜功能模拟菲林的“菲林色”或“菲林质感”,滤镜模拟包括菲林成像中出现的“颗粒”、划痕、灰尘、偏色等特征。[13]

图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Karlheinz Keller et al. "Photography"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5,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20_001
  2. ^ Rogers, David. The Chemistry of Photography: From Classical to Digital Technologies. Cambridge, UK: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7. ISBN 978-0-85404-273-9. 
  3. ^ 分类 黑白感光胶片.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4. ^ 什么叫正片、负片和反转片?. HP 客户支持.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5.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8毫米菲林[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
  6.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16毫米菲林[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
  7. ^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 35 毫米菲林[永久失效链接]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
  8. ^ 乐凯告别彩色胶卷. [201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6). 
  9. ^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新浪科技专题. [201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4). 
  10. ^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 新浪财经专题. [201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3). 
  11. ^ 上海电影技术厂关闭胶片生产线 中国胶片电影时代恐结束.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12. ^ 串起柯达的最后一刻:谈胶卷时代终结为时尚早. 新浪科技. [2013-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0). 
  13. ^ 李超凡. 手机像素过亿了,电影画质 4K 了,为什么还要模仿「过时」的胶片?. ifanr. [2021-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参见

[编辑]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菲林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