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王芸生.

王芸生

王芸生
青年时代的王芸生
出生1901年9月
 大清帝国福建省延平府永安县
逝世1980年5月30日(1980岁—05—30)(78岁)
 中国北京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编辑、政论家
知名作品大公报》总编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冯玉文
儿女王芝光、王芝芙、王芝慕、王芝秋、王芝琛、王芝瑜

王芸生(1901年9月—1980年5月30日),原名德鹏,男,天津静海人,中国报人、政论家。

生平

早年

出身寒微,13岁即辍学当学徒,靠自学成才。在天津东浮桥口茶叶铺当伙计时,就开始为《益世报》写稿。1925年在洋行工作的王在五卅运动时激起了民族热情,成为反帝活动的积极分子。1926年,因避难前往上海,并参加上海的革命活动,国共合作时期先加入国民党,后经博古等人介绍入中国共产党[1]

四·一二事件后在天津《大公报》刊登启示,声明脱离一切党派,谢绝政治活动,专心从事著述。

成为大公报人

1928年5月任天津商报》总编辑。因多次撰文评说《大公报》社评观点,受张季鸾赏识,与1929年被张揽入《大公报》,任地方新闻编辑,次年编辑《国闻周报》。九一八事变后,配合《大公报》“明耻教战”编辑方针,受命编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此后往来于京津之间,搜寻材料,精心编辑,所写文章,自1932年1月11日起,在《大公报》连载,持续两年之久。1934年,《大公报》报馆将其辑为一部七卷本巨著出版。此著也成为他的成名作品。同年8月,王芸生应邀到江西庐山采访,并给蒋中正讲课。

1935年升为编辑主任。1936年9月出任上海版编辑主任。张季鸾离沪筹办汉口版后,他主持沪版编务。1937年12月14日,沪版抵制日本占领军新闻检查,宣布停刊,王芸生撰写《不投降论》和《暂别上海读者》两篇社评,表示大公报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1938年1月任汉口版编辑主任。12月重庆版创刊后,因总编张季鸾体弱多病,常离馆修养,编务实际由其主持。在汉口、重庆期间多次谢绝国民政府予以的高官厚薪。

1941年张季鸾去世,王芸生继任《大公报》总编,同时担任社评委员会主任。其后所写《维护修明政治案》、《看重庆,念中原!》、《晁错与马谡》等文,引起国民政府不满。

抗战胜利后,呼吁和平,反对内战。针对国民党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撰写《我看学潮》、《由新民报停刊谈出版法》等社评予以抨击,致使此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发起“三查王芸生运动”。内战爆发后,他撰写《质中共》、《可耻的长春之战》等文,也引起《新华日报》的陆定一与之笔战。1947年王以总编辑身份参加中国赴日记者团,对降后日本考察,回国后写成《日本半月》等12篇文章。

国共内战后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8年10月王芸生得到由《大公报》社中共地下党员李纯清和杨刚转给他的毛泽东口头邀请,通知他尽早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再转道海路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许诺不限制《大公报》发表的内容。经过再三考虑,王芸生与11月5日,从上海转道台湾到达香港,亲自主持香港版笔政,发表题为《和平无望》的社评标志着《大公报》立场的转变。1949年1月15日,天津易手,一个月后天津军管会将天津《大公报》更名为《进步日报》由杨刚主持。2月27日,《进步日报》发表文章攻击《大公报》为“彻头彻尾的反动报纸”。3月18日与陈叔通、柳亚子、叶圣陶、马寅初等人抵达北平参加新政协,5月27日随军南下至上海,为保全《大公报》继续发行,于6月17日在沪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检讨近五十年《大公报》办报历程,宣布“报纸归人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参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之后继续担任《大公报》社长,直至1966年9月北京版停刊。这一时期王芸生被调离编委会,而负责《旧<大公报>史》的编撰工作。此外还担任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讨论宪法草案[2]

1956年11月,王芸生随彭真章伯钧访问苏联东欧国家,在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会面时,章伯钧突然站起来讲话,王芸生也随即发表讲话[3]

反右运动后受到批判,由于毛泽东本人授意,未被划为“右派[4]。此后很少过问《大公报》社务,致力于文史著述,写成《英敛之时期的旧大公报》等(晚年表示其中许多为迫于时局违心所写成)。

文革中遭到批斗,家庭受到重大影响。

1980年在北京去世。

家庭

妻子:冯玉文

子女:

  • 王芝光,后改名王磊(结构力学教授,1987年10月2日因病去世)
  • 王芝芙,女,(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 王芝慕,女,(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保育员)
  • 王芝秋(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 王芝琛(1937年生,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大公报报史研究专家,2006年2月5日因癌症去世)
  • 王芝瑜,女,(戏剧电影导演,196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作品

参考文献

  1. ^ 吴廷俊. 中国新闻史新修.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81. ISBN 978-7-309-06146-8 (中文). 
  2. ^ 张希坡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建史.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08: 657. ISBN 978-7-5098-0341-7. 
  3. ^ 刘志青. 新中国首席俄语翻译李越然.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史博览》.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4. ^ 王鹏. 毛泽东为什么保下了王芸生. 《书屋》. 2002年第五期 [200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30)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王芸生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