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正写法.

正写法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请协助补充内容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正写法,即是文字符号形体的规范和使用规则,包括正字法和正词法。

规范用字

汉字

由于现代汉字的演化,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区域有着不同的规范。在一些情况下,正字也被用于“正体字”的简称,实际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正体字与正字有交叉的内容,正体字主要指近代传统上正式使用的字体(相对于异体字),正字可以是对正体字加以整理简化后,由政府统一推广使用的文字字体。

中国大陆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使用的简化字是正字的标准。正字法可依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总表》、修订后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汉语正词法可参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1]。在拼写文字中又称拼写法。

台湾

台湾使用由中华民国教育部选定的一套规范汉字与标准字体,并称台湾现在使用之繁体中文为“正体字”,与香港的常用字字形表略有不同。

即便中华民国教育部有制定国字标准字体供字体厂商做参考,但并没有强制规定所有字型厂商生产之字型必须符合国字标准字体,因此民间生产之印刷体大多参照传承字形样式以维持字体的平衡美观[2] [3]。如辵部便可见符合传统康熙字典印刷体写法的“⻌”、“⻍”,或是符合教育部国字标准字体的“⻎”。

日本

日本的字形表以往采用字模印刷,今天《常用汉字表》已使用电脑字型排印。日本对电脑印刷体做规范,但因字形的具体细节在电脑字体中可以很讲究,与手写字之字形存在差别。对此,许多字体厂商设计了“教科书体”,作为学童教材的内文字形,模仿手写时的特征。如表内、表外汉字的“辵”部,在一般的印刷体中分别为“⻌”、“⻍”形,而教科书体则呈“⻎”形,以供学童参考。

即便如此,学童日常书写时,亦不可能像机械输出般,将每个字都写得与教科书体完全相同。教师、家长对手写字细节的正误判断,往往莫衷一是。为解决这问题,2016年(平成28年)2月29日,日本文化厅的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汉字小委员会(文化審議会国語分科会)颁布研究报告,名为《关于常用汉字表字体、字形的指南》(常用漢字表の字体・字形に関する指針[4],说明一些手写汉字的细节差异,并不构成错误,都应视作书写正确。例如:“‘木’的竖笔是否带钩”、“‘米’的最尾两笔是否和‘十’字中心相触()”、“‘今’的第三笔是横还是点”、“‘令’的下方为‘ㄗ’还是‘マ’()”、“‘礼’的首笔是直点还是斜点()”、“‘口’第一笔和第二笔起笔处是否相触”等问题,无论学生怎么写,教师都不应把它们当作错字[4]

其他

参看

参考资料

  1. ^ 《漢語信息處理詞彙02部分:漢語和漢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994: 380. 
  2. ^ 参见国字标准字体#反对意见
  3. ^ 金萱的聲音我們聽到了!其他本土字型業者呢?文鼎:我們從未缺席!. 数位时代. 2015-09-10 [2021-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台湾)). 杨淑慧进一步解释,离台标体制定距今已经有30年左右,然而当初台标体在制订时,仅找了一群精通训诂学的学者闭门讨论,完全没有邀集印刷业者、书法家等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商讨。但是,用训诂学专业订定的台标体,根本没有考虑到印刷的可行性与阅读的便利性,“如果单纯用手写的笔法来定义印刷字体该长什么样子,字就会东倒西歪,阅读感受会很差。” 
  4. ^ 4.0 4.1 常用漢字表の字体・字形に関する指針(報告) (PDF). bunka.go.jp. 2016-02-29 [2024-03-08] (日语).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正写法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