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梅雨.

梅雨

梅雨,也作霉雨[1][2],又称黄梅雨[3][4],是每年初夏时节(6—7月)出现于中国大陆江淮流域—韩国—日本一带的由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准静止锋造成的雨季[5][6][注 1]

在中国大陆,江淮梅雨的起迄时间平均为6月9日至7月16日[8]。韩国梅雨年均自6月19日开始,至7月中旬结束[9]。日本除南部冲绳奄美群岛外,常年最早入梅的九州南部地区平均在5月30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常年最晚入梅的东北北部地区平均在6月15日入梅、7月28日出梅[7]

名称

“梅雨”一词因适值中国江南梅子黄熟季节而得名[10];因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器物易发霉,故又称“霉雨”[11][2]。特指中国大陆(不包括韩国、日本)梅雨时,又可称“江淮梅雨”[12]。“梅雨”在日语中称“梅雨(つゆ)”或“白雨(ばいう/Baiu)”,在韩语中称“장마(Changma)[13]。梅雨的英语为音译“Meiyu”(首字母需大写)[5][1];而有时被译作“梅雨”的“plum rains”则通常涵盖了自华南前汛期/台湾梅雨至中国大陆东北雨季的所有东亚雨季,含义集远大于本条目介绍的梅雨[12]

“梅雨”一词在二战后的台湾被用来指代华南地区(即现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华民国台湾)5—6月间的雨季[14],这一雨季在中国大陆江淮流域—韩国—日本一带的梅雨季节之前,在中国大陆属于华南前汛期而非梅雨[15][16],且造成台湾梅雨/华南前汛期的主要天气系统华南准静止锋或冷锋也和梅雨锋的结构有很大不同[12]

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在中国大陆,梅雨是唯一一个拥有国家监测标准的雨季(另5个雨季,即华南前汛期、西南雨季、东北雨季、华北雨季、华西雨季均只有气象行业标准)[17]。根据《梅雨监测指标(GB/T 33671-2017)》,中国大陆梅雨共分为江南区(Ⅰ)、长江中下游区(Ⅱ)与江淮区(Ⅲ)3个区域。江南区平均梅雨期为6月9日~7月10日(31天);长江中下游区为6月14日~7月16日(32天);江淮区为6月23日~7月14日(21天)。每年3个区域中最早的入梅日作为当年整个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最晚的出梅日作为梅雨季节的结束(综合来说,平均的“梅雨季节”起讫时间即为6月9日至7月16日)[5][8]

注释

  1. ^ 日本南部的冲绳、奄美地区的梅雨时间与台湾梅雨(在中国大陆属华南前汛期)接近,而日本其他地区基本同中国大陆江淮地区、韩国梅雨为同一雨季[7]。为方便叙述,将整个日本被称作“梅雨”的相关内容都放在本条目。

参考文献

  1. ^ 1.0 1.1 方宗义.梅雨 // 孙鸿烈.地学大辞典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130. 科学文库.
  2. ^ 2.0 2.1 张劲松,王绍武.梅雨 [DB/OL] (2023-05-19) [2024] // 陈奎元中国大百科全书. 3版网络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 ^ 【黄梅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DB]. 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574.
  4. ^ 黄梅雨 [DB/OL] [2024] // 陈至立辞海. 7版网络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5. ^ 5.0 5.1 5.2 中国气象局.梅雨监测指标: GB/T 33671-2017 [S/OL].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国家气候中心,上海市区域气候中心,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等起草, 2017. 政府信息公开:公开内容:法律法规标准:气象标准.
  6. ^ 梅雨 [DB/OL] [2024] // 陈至立辞海. 7版网络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7. ^ 7.0 7.1 気象庁|令和6年の梅雨入りと梅雨明け(速報値). www.data.jma.go.jp. [2024-06-23]. 
  8. ^ 8.0 8.1 国家气候中心. 2023年中国雨季大盘点. news.weather.com.cn. 2023-10-19 –通过中国天气网. 
  9. ^ 朴尚贤.韩国明日自济州起入梅…历代级降水量,不可预测的暴雨来袭 [EB/OL].朝鲜日报, 2024-06-18 (2024-06-18) [2024-06-24].
  10. ^ 朱翔,刘新民.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M/OL].梁勤欧,王永红,汪文达, 副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9 (2022): 82. 978-7-5539-7022-6.
  11. ^ 李时珍《本草纲目》:“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及物,皆生黑霉也。”
  12. ^ 12.0 12.1 12.2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唐东昇 (编). 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7.2 大范围降水的环流特征.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4版.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2019): 351–359. ISBN 978-7-5029-0989-5. 
  13. ^ 梁萍; 丁一汇. 东亚梅雨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 气象学报. 2012-12-21, (3). ISSN 0577-6619. doi:10.11676/qxxb2012.036 (中文). 
  14. ^ 「梅雨」為什麼叫梅雨?典故一次解惑 竟不是源自台灣. Yahoo News. 2023-05-23 [2024-06-23] (中文(台湾)). 
  15. ^ 国家气候中心. 2023年中国雨季大盘点. news.weather.com.cn. 2023-10-19 –通过中国天气网. 
  16. ^ 陈泰然.臺灣與東亞地區的梅雨(上) [J/OL].清流月刊, 2011 (4)
  17. ^ TC540 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梅雨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