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幼稚园.

幼稚园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1月5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幼稚园”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幼儿园、幼稚园[注 1]
台湾幼稚园[注 2]、幼儿园[注 3]
港澳幼稚园[注 4]
新马幼稚园、幼儿园
日韩汉字幼稚園
阿富汗一所幼稚园

幼儿园,又称幼稚园,是给学龄前英语Preschool儿童的培育设施,属于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在部分地区,幼稚园是国民教育学制的一部分。儿童在幼稚园学习适合他们年龄的生活环境知识经验及生活常识,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

历史

英国

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所办的幼儿学校为最早。

英国幼稚园

德国

1837年,福禄贝尔德国士瓦本公国巴特布兰肯堡创办一所游戏活动机构。1840年起名幼稚园德语为“Kindergarten”,意为“孩子的庭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园。

美国

美国的第一所幼稚园在1838年由福禄贝尔的学生Louisa Frankenberg在俄亥俄的哥伦布创办。另一所早期幼稚园是1856年Schurz夫人在威斯康星州Dodge 县水镇建立的,1873年改为公立。

中国大陆

  • 1898年2月,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的牧师韦玉振到福建厦门鼓浪屿传教,其夫人韦爱莉随同前来,夫妇二人在鼓浪屿鼓新路35号牧师楼创办了家庭式幼稚班——“怜儿班”;同年,怜儿班改为幼稚园,招收基督徒子女。这是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幼稚园。
  • 1903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明文规定“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标志着中国官方开始创办幼稚园制度。
  •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改“蒙养院”为“幼稚园”。
  •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编写《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从此中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幼稚园”都改名为“幼儿园”。有学者认为改变名称是因为当年普遍认为通俗语言的“幼儿园”比相对复杂难写难懂的“幼稚园”更容易为广大民众接受。
  • 文革时期,部分地区曾将幼稚园称为“育红班”。

台湾

  • 台湾第一所幼稚园设立于日治时期1897年12月1日。起因为台南市教育会蔡梦熊赴日考察,发现日本已有幼儿教育,故在返台后邀请台籍、日籍有力人士,在祀典武庙六和堂开办“关帝庙幼稚园”。学生主要皆为仕绅富豪官宦的子女,男孩占2/3,但因缺乏师资及经费,1900年10月关闭,此后台湾各地私立幼稚园亦多重蹈覆辙。
  • 新竹市立新竹幼儿园是台湾唯一开业至今的幼稚园(1923年8月15日成立于北门街334号)。
  • 1905年3月14日,台湾总督府公布“私立幼稚园规程”、1921年总督府公布“公立幼稚园规程”,才使台湾幼儿教育步上轨道。
  • 马英九政府于2011年公布《幼儿教育及照顾法》,并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幼托整合,统一以“幼儿园”取代原先以教育为主体的“幼稚园”以及以托育为主体的“托儿所”。大众一般还是称为“幼稚园”。

现行的各国幼儿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小学的第一年称为幼稚园。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幼稚园招收3-5岁的儿童,进行初步的教育,但以游戏为主。由于在中国大陆,许多家庭夫妻双方都参加工作,所以也有招收1-3岁儿童的托儿所。由于小学控制入学年龄,一般小学和幼稚园也办学前班,招收5岁以上但不到6周岁入学年龄的儿童,作为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

幼稚园在城市已经基本普及,农村正在开始普及,有很大的需要要求。私立幼稚园也大量的建立,目前外资投资也看好这种项目,新加坡香港的投资家开始在中国大陆建设幼稚园。

中国大陆的幼稚园基本都是全日制的,包括三餐;还有全托的(包括夜宿,每周接回家一次)。国家对幼稚园有评定标准,有专门的幼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和专科学历,培养幼儿教师。幼稚园教师原来基本都为女性,但近些年也开始有男性进入幼儿教师领域。

香港

香港幼稚园是3-6岁儿童所接受的非强制性教育,主要以私营模式营办的幼稚园提供,所以需要缴交学费。但在2021至2022学年,本地三至五岁儿童几乎全部就读幼稚园,人数约为156,000人。幼稚园有高班、低班及幼儿班课程,而现时大部分幼稚园只提供半日制,也有部分同时开办全日制课程。

2023年,全港约有 1,040 所幼稚园,其中以九龙塘区的幼稚园竞争最为激烈。

N 班/学前班 在踏入幼稚园前,不少家长亦会考虑应否让孩子入读“N班”(又称幼儿预备班/ Pre-Nursery/学前班/两岁班)。家长的考虑点包括孩子的发展能力:若孩子还未学会母语,加入需学习第二语言的N班,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N班的另一作用是让孩子提早学习群体相处技巧、社交能力、独立性和语言能力等,家长需视乎孩子需要决定是否报读;N班亦可以让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体验,若家长平时较为忙碌,不能经常带孩子到处游览体验,N班完整的课程更能带领孩子扩阔视野。

托儿所/育婴园 托儿所,又称育婴院,香港的托儿服务要视乎孩子的年龄,一般两岁以下都会为小朋友选择托婴服务,育婴院会针对婴儿的需要提供相应服务,例如洗宝宝衫、帮助宝宝戒奶加固等。而托儿服务就针对两岁至九岁的小朋友,照顾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一般会更重视接送上学、学兴趣班、做功课、学习日常基本礼仪等。

法国

法国,幼稚园叫做école maternelle,目前几乎所有儿童都参加学习。是国民教育部规定的一个正式教育阶段。

德国

幼稚园在德国不是实际学校系统的一部分。

印度

印度,幼稚园分为两段- 低级幼稚园(LKG)和高级幼稚园(UKG)。一上完高级幼稚园,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幼稚园多数是私立的。2岁到2岁半的孩子进入托儿班(幼稚园的一部分)。

韩国

韩国,孩子通常在5岁进入幼稚园(韩文: 유치원,读作"Yoo-chi won"),7岁前离开进入小学。幼稚园一般有三个年龄班。

北美

北美幼稚园通常是初级学校K-12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幼稚园放在正规教育的第一年。在安大略威斯康星幼稚园分为两级:初级幼稚园和高级幼稚园(JK and SK)。不像法国,幼稚园在安大略法语中称为la maternelle

孩子上完幼稚园就进入一年级。

英国

北韩幼稚园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注释

  1. ^ 在广东,口语上亦称作幼稚园。
  2. ^ 自古以来称幼稚园,1981年~2013年的“幼稚教育法”明定“幼稚园”。现在一般口语也常用“幼稚园”
  3. ^ 马英九政府在2011年制定“幼儿教育及照护法”,把幼稚园的正式名称改称“幼儿园”。
  4. ^ 在香港也有“幼儿园”一词,但指“托儿所”。详见香港学前教育条目。

延伸阅读

  • Cryan, J. R., Sheehan, R., Wiechel, J., & Bandy-Hedden, I. G. (1992):全日制幼稚园的成功结果:几年以后更确定的行为和增长的成就。(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7(2),187-203. EJ 450 525)
  • Elicker, J., & Mathur, S. (1997):他们整天在做什么?全日幼稚园的综合评价.(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12(4), 459-480. EJ 563 073)
  • Fusaro, J. A. (1997):全日制幼稚园学生成就的效果:meta-分析.(儿童研究杂志, 27(4), 269-277. EJ 561 697)
  • Greer-Smith, S. (1990). 全日幼稚园学生的学术成就的效果.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加州圣拉斐尔的多明我大学。ED 318 570.
  • Gullo, D. F. (1990). 家庭环境的改变:牵连全日幼稚园发展(幼儿, 45(4), 35-39. EJ 409 110)
  • Hough,D.,& Bryde,S. (1996年4月)。全日幼稚园学生成就和影响的效果。(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纽约. ED 395 691)
  • Housden, T., & Kam, R. (1992):全日幼稚园:研究摘要。加州Carmichael:圣胡安学区. ED 345 868.
  • Karweit, N. (1992):幼稚园经验。(教育领导, 49(6), 82-86. EJ 441 182)
  • Koopmans, M. (1991):全日制幼稚园看护成就效果纵向研究(新泽西州纽瓦克:纽瓦克教育Board. ED 336 494)
  • Morrow, L. M., Strickland, D. S.,和Woo, D. G. (1998):半日制和全日制幼稚园的读写教学.纽瓦克, DE: 国际阅读协会. ED 436 756.
  • Olsen, D., & Zigler, E. (1989):全日幼稚园运动评估。(童年早期研究季刊, 4(2), 167-186. EJ 394 085)
  • Puleo, V. T. (1988). A review and critique 全日制幼稚园研究. (初等学校杂志, 88(4), 427-439. EJ 367 934)
  • Towers, J. M. (1991)。Attitudes 朝向全日制,每日幼稚园.今日儿童, 20(1), 25-28. EJ 431 720.
  • West, J., Denton, K., & Germino-Hausken, E. (2000).美国幼稚园 [Online].华盛顿:国家教育Statistics中心. Availabl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8023947/http://nces.ed.gov/pubs2000/2000070.pdf.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幼稚园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