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散文诗.

散文诗

散文诗(英语:prose poetryprose verse,法语:poème en prose)是不分行的诗体,形式上有如散文,却着重的美感,起源于法国,流行于19世纪后期及20世纪初期。散文诗也传入中国,称为分段诗

散文诗鼻祖法国诗人波特莱尔

起源

[编辑]

散文诗起源于17世纪,当时英国作家杰里米·泰勒布朗,法国诗人费奈隆等,都尝试写一些诗意的散文。19世纪时,法国大诗人波德莱尔写了不少散文诗,并正式使用“散文诗”(poème en prose)这个名称,可说是散文诗的鼻祖。[1]

形式

[编辑]

特点

[编辑]

散文诗介乎诗与散文之间,与一般诗体不同,分段而不分行,形式上是散文,但有诗的美感,并诉诸读者的想像。[2]西方文学史上,散文诗与自由诗无韵诗的关系十分密切。[3]以下引用20世纪美国作家洛根·史密斯英语Logan Smith的散文诗为例子:[4]

  一个黑暗的晚上,迎着风和雨,我赶回家去,突然间一阵比别的都厉害的旋风,把我吹回到一棵树的荫蔽下去。可是过了一会那西边的天就豁然开朗了;那些星星的闪光从一片片散开的云彩背后洒下来。
  我惊异于它们的光亮,看它们怎样使黑夜充满了光明。于是一路上它们就成了我的伴侣;那大熊星随着我走,一会儿给树叶遮没了,露出一点微光,一会儿又胜利地出现了,像是“西天之王”。披着雨衣,穿着雨鞋在路上走着,我的思想也在星海里遨游了。我也是星的世界里一个王子;在我里面,也有东西在燃烧,在发光。

局限

[编辑]

散文诗有时会令读者无所适从。艾略特曾分析散文诗没落的原因,他认为散文是区别分明的,两者节奏并不相同,把散文诗当散文读,会“令人厌倦”;把散文诗当韵文读,则又“令人烦闷”。混淆散文和诗,“艺术家就失败了”。[5]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过渡,就像日与夜之间短促的黄昏,难以成为文学的主流。散文诗也很难写得好,作者必先是个优秀的诗人或散文家,方偶一为之。至于初学者,是极难掌握散文诗的。[6]

发展

[编辑]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

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期,散文诗盛行于西方文坛,并于20世纪前期传入中国,也一度相当流行。

西欧

[编辑]

波德莱尔以后,法国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散文诗,[7]到18世纪90年代前后大为盛行,大诗人兰波于1886年出版诗集《启示》,收入许多散文诗。受兰波影响,魏尔伦也写了许多散文诗,引来许多人模仿,其中皮埃尔·路易斯马拉美是较佳的两位。1897年马拉美出版《离题法语Divagations》,除了散文和诗论外,也收录了散文诗。[8]

由述上述法国大诗人的提倡,法国出现许多写散文诗的能手,英国也有名家仿效,当中王尔德可说是把散文诗引进到英国的功臣。20世纪德国大诗人里尔克也是个中好手。[9]

美国、俄国、印度

[编辑]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

散文诗的风气随即吹到美国,斯图尔特·米瑞尔英语Stuart Merrill编译《散文粉笔画》,1890年在纽约出版,书前有文评家赫威尔士英语William Dean Howells的序,介绍散文诗这种新兴的文体。书中作品大多译自法文,包括上述诸多名家,也包括一些次要诗人,带有浓厚的90年代颓废派色彩,以及象征主义的气氛。散文诗的风气同时吹入其他国家,如俄国的屠格涅夫、印度的泰戈尔,都曾热衷于散文诗的写作。[9]

在西方的衰微

[编辑]

西方散文诗兴起虽快,消失也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告式微。一战打破了欧洲文人间的颓废精神,与崇尚象征的风气,新的文艺思想纷纷涌现,散文诗的发展遂一蹶不振。其后虽有美国的洛根·史密斯英语Logan Smith、英国的阿丁顿英语Richard Aldington及法国的佛特法语Paul Fort撰写散文诗,但只是回光反照的努力,不能挽回西方散文诗的没落消失。[10]

中国

[编辑]

译介

[编辑]

散文诗在新文学运动期间传入中国,那时西方的散文诗已是强弩之末。刘半农首先译介散文诗,翻译了泰戈尔的许多无韵诗,十分接近当时的散文诗。泰戈尔在当时中国大受欢迎,连带散文诗这种诗体也受到广泛注意。在20-30年代,屠格涅夫王尔德波德莱尔的散文诗也陆续翻译为中文。[11]

创作

[编辑]

中国的旧诗原本就是不分行的,早期新诗也有不分行的写法,与散文诗暗合。在20年代,散文诗颇为流行,沈尹默刘半农朱自清鲁迅等都撰有散文诗,[12]朱自清《匆匆》一类的散文诗,结构松散,和散文分别不大,有时连好散文也谈不上。[13]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则大受好评,被誉为鲁迅“最伟大的艺术品”。[14]

中国的散文诗只有短暂的生命,1931年徐志摩过世后,散文诗便渐渐消失。到1950年代,散文诗一度在台湾复苏,纪弦首先写作散文诗,之后痖弦商禽等诗人也写过不少散文诗,当中不乏佳作。[15]

命名争论

[编辑]

“散文诗”一名受到质疑。纪弦指出,新诗一律都是用散文的句子,散文诗“这个名称太灰色了”,应该取消。罗青则主张,中国的“散文诗”和西方的"prose poetry"有显著分别,应改称“分段诗”。[16]

注释

[编辑]
  1.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1-42;林以亮:〈论散文诗〉,页37。
  2. ^ 林以亮:〈论散文诗〉,页38、45。
  3.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4。
  4. ^ 宋淇翻译,林以亮:〈论散文诗〉,页37。
  5.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3,引艾略特〈散文的疆界〉一文。
  6. ^ 林以亮:〈论散文诗〉,页44-45。
  7. ^ 林以亮:〈论散文诗〉,页37。
  8.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1-42。
  9. ^ 9.0 9.1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2。
  10.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2-43。
  11.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0-41。
  12.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38-39。
  13.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52。
  14. ^ 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页4。
  15.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4-45。
  16.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页46、53。

参考书目

[编辑]
  • 罗青:《从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
  • 林以亮:《林以亮诗话》(台北:洪范书店,1976),〈论散文诗〉,页32-45。
  • 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陈巍仁:《台湾现代散文诗新论》(台北:万卷楼,2001)
  • 小川利康:〈周氏兄弟的散文诗——以波特来尔的影响为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散文诗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