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时尚.

时尚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5月13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2011年,巴黎一位身着现代礼服的模特在高级时装秀上展示了当年的流行趋势

时尚(英语:fashion)又称时髦潮流摩登,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的一种流行的美学表达,特别是在服装鞋类、配饰、发型化妆品、身材比例和生活方式[1]。虽然潮流往往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审美表达,而且往往持续时间较短,但时尚是一种独特的、行业支持的表达方式,通常会与流行文化时尚服装系列等联系在一起[2]

随着低价消费品的大量生产以及全球化的出现,不少政治家、品牌及消费者已提出永续时尚英语Sustainable fashion的议题[3]

时尚产业

[编辑]
2008洛杉矶时尚周,伸展台上的时尚男女模特儿

全球时尚产业的概念是现代才有的产物[4]。十九世纪中之前的服装大部分都是定制品英语Made to measure,可能是个人手工制作的,也可能是向裁缝订购的。自从20世纪开始,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例如缝纫机)、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起、工厂生产系统及百货商场的出现,服装渐渐的变成大量生产,有固定尺寸以及固定金额的商品。

时尚产业最早是在欧洲及北美开始的,后来已成为国际化以及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服装可能是在某个国家设计,在另一个国家生产,在全球销售。例如,美国的时装公司会向中国购买布料,在越南加工,最后服装在意大利完成,送到美国的仓库,再分销到全球的商店。长久以来,时尚产业是美国雇用员工最多的产业之一[4],在21世纪也是如此。不过因为美国的制造业外移(特别是外移到中国),美国时尚产业员工显著的减少。在国家经济的资料时,时尚产业会被划分在许多不同的产业区块中,因此很难去精确统计纺织业服装产业的整体资讯。不过不论以哪一种统计方式,服业产业在全球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5]。 时尚产业包括以下四层的产业:

  1. 相关原物料的制造,主要是纤维和纺织品,不过也包括皮草以及毛皮
  2. 由设计师、制造商、承包商等制造时尚产品。
  3. 零售销售
  4. 各种不同型式的广告以及推广。

以上的四层包括许多产业区块,这些产业区块各有不同,但又彼此相关。其中包括纺织品设计及制造、时尚设计及制造、时尚销售、行销及商品销售、时装表演、媒体及行销。产业区块的目的是要满足客户对于流行的需求,并且让产业中参与的成员可以在过程中获利[4]

时尚趋势

[编辑]

时尚的趋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影、名人、气候、创造性探索、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因素等。有些这些因素的分析称为PEST分析。时尚分析师可以用这些资讯来判断特定的流行趋势是成长或是痕退。

政治的影响

[编辑]
伊万卡·特朗普(右边)和穿着西装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拍摄于2017年

在时尚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例如1960年代的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就是当时的时尚象征,引领当时的时尚风潮。她不论穿着香奈儿套装、纪梵希直筒连衣裙,或是有大钮扣的卡西尼大衣,都显出她优雅的品味,并且造成风潮[6]

而且,政治上的变化也会对时尚有所影响。例如在1960年代,经济已渐渐富裕、离婚率上升、政府核准复合口服避孕药上市。这些变化让年轻的一代变的反叛。裙摆很高,露出腿部线条的迷你裙就是当时的时尚潮流之一。当时的时尚设计师可能也开始掌尝试新的服装款式,例如宽松的无袖衣、喇叭裙和喇叭袖等,最后迷你裙成为当时的流行。

另外,政治运动常和时尚趋势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在越战时,美国的年轻人开始了一个影响全美国的运动。年轻人的服装时尚主要是萤光色的衣服、印花图案、喇叭牛仔裤、流苏背心和裙子,这成为1960年代抗议时的典型服装。这个潮流称为嬉皮,目前仍在影响时尚的潮流[7]

科技的影响

[编辑]

科技和现今世界的许多层面都有关系。科技对时尚产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先进科技以及新的发展都可能会改变时尚潮流,或是创造新的潮流。

像是可穿戴技术的新性技术已成为时尚的一个趋势。持续会有相关的创新,例如在衣服上有太阳能电池,可以帮设备充电,或是智慧纤维英语E-textiles可以依环境变化改变颜色或是材质,使穿着更加舒适[8]

时尚产业也看到3D打印对设计师(例如艾里斯·范·荷本及Kimberly Ovitz)的影响。他们已大量的实验及开发3D打印的布品。当此技术继续成长,设计师会更容易接触及使用3D列表机,最后是消费者使用3D列表机制作自己的衣物,这可能会大幅的改变时尚产业。

像是线上零售及社交媒体平台等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识别潮流、行销并且立刻贩售的方式之一[9]。款式及潮流很容易在网络上传播,吸引潮流引领者的注意。在Instagram或Facebook上的贴文可以快速增加时尚趋势的能见度,也可能创造对特定产品或是趋势的高度需求[10],最新的“buy now button”技术可以将这些款式连接到直接的销售。

已经开发机器视觉技术来追踪社会上流行的传播方式。产业可以看出时尚秀和街头时尚服装之间的直接关联。这些效果可以量化,提供时尚公司、设计师以及消费者有关潮流的宝贵回馈[11]

军事科技也对时尚产业有很大的影响。衣服上的迷彩最早开发的目的是让战场上的士兵不会被敌军发现。时装上的迷彩潮流在1960年代出现,成为街头衣饰的一部分,之后迷彩的服装风潮曾多次消失,后来又再出现。在1990年代开始在高级时装中出现[12]。像是Valentino、Dior及Dolce & Gabbana等品牌都将迷彩结合到其伸展台以及成衣中。

社会的影响

[编辑]
布兰妮·斯皮尔斯等名人开始了内衣外穿的潮流
红毯时尚英语Red carpet fashion:意大利演员Gabriel Garko和Laura Torrisi在2009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穿着服装设计师设计的礼服

时尚和社会以及环境的文化内涵有关。依照Matika的观点[13]“当个人的潮流和音乐型式喜好有关时,就已融合了流行文化旳元素在内……就和音乐、新闻以及文学一样,时尚已融合到每天的生活中。”。不能将时尚看成是纯美学的观点,时尚也是表演者的媒介,以创造整体的氛围,透过MV表达其意见。像Carlos就认为碧昂丝的MV Formation[14]“这位流行巨星追溯到她克里奥尔式的根源,从后废奴时代到今天,追溯路易斯安那州文化神经中心的根源。碧昂丝纪录城市中有活力的风格演变,以及其动荡的历史 。她在新奥尔良的警车上,穿着红色及白色的高领连衣裙和作战靴,坐在卡特里娜飓风的废墟中,立刻置身在现代警察暴力以及种族议题的争议中。”

时装秀反映了时尚潮流以及设计师的想法。对于Vivienne Westwood之流的设计师,时装秀是表达她对政治及当时事件看法的平台。Water认为,在Vivienne Westwood的AW15男装时装秀中[15]“用严重瘀伤的模特儿表达要拯救地的环境战士。”。另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在香奈儿SS15时装秀中的女权抗议游行,参与的模特儿展示赋权相关的标语,例如“女士优先”或“女权主义但不女性化”,Water认为[15]“这场时装秀利用了香奈儿长久以来推动女性独立的历史:其创办人可可·香奈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放女性身体的开拓者,包括用silhouette来对抗拘束式的紧身胸衣,之后获得好评。”

行销

[编辑]
旅行中的情侣在坎伯兰岛英语Cumberland Island穿着休闲服,2015年
穿着办公室服装英语Informal attire的模特儿

不同族群的消费者,其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在思考消费者需求时需要一并考虑主要的受众特征[16]。时尚公司为了了解消费者需求,并且预测流行驱势,需要进行市场调查[17]。调查方式可以分为二种:初级(primary)及次级(secondary)[18]。次级市场调查是使用已经整理好的资料,例如根据一本书或文章来进行研究。初级市场调查则是透过问卷、访问、观察以及焦点团体来得到资讯。初级市场调查会针对比较大的样本数量,以确定消费者去购物的动机[19]

初级市场调查的好处是可以发掘特定品牌消费者的资讯。问卷是很好用的工具,问题可以是开放式或是封闭式。问卷及访问的缺点是其答案可能会因为问卷的用字或是面对面互动的情形而受到影响,无法反映真实的意见。焦点团体一般是8至12人,可以较深入的讨论一些观点,这是其好处。不过此策略也有缺点,因为样本数量很少,不容易知道这些人的意见是否有代表性,可以代表大多数人的想法[18]。观察可以让一些公司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比较不会有偏差,因为消费者是在进行其日常活动,不一定知道他们正被人观察。例如用拍摄路人照片的方式来观察大众,消费者不会知道今天会被拍摄,因此会以一般的穿着出门。透过观察可以看出一些模式,让潮流预测者可以知道其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以及需要。

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可以增加时尚公司的营收以及获利。在研究消费者生活的过程中,可以知道消费者的需要,让时尚品牌知道接下来适合的时尚趋势。

相关条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1. ^ KAISER, SUSAN B. FASHION AND CULTURAL STUDIES.. BLOOMSBURY VISUAL ARTS. 2019. ISBN 978-1350109605. OCLC 1057778310. 
  2. ^ Kawamura, Yuniija. Fashion-ology : an introduction to fashion studies. Berg. 2005. ISBN 978-1859738146. OCLC 796077256. 
  3. ^ Fixing fashion: clothing consumption and sustainability. UK Parliament.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4. ^ 4.0 4.1 4.2 fashion industry | Design, Fashion Shows, Marketing, & Fact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5. ^ How Bargain Fashion Chains Will Keep Themselves Cut-Rate -- New York Magazine. NYMag.com. [26 April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6. ^ Rissman, Rebecca. Women in Fashion. ABDO. 2016-08-15 [2020-06-20]. ISBN 97816807748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7. ^ Political & Economic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Fashion in the 1960s | The Classroom | Synonym. classroom.synonym.com.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8. ^ Communications, Edgell. Top 6 Tech Trends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apparel.edgl.com.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6). 
  9. ^ Parker, Christopher J.; Wang, Huchen. Examining hedonic and utilitarian motivations for m-commerce fashion retail app engagement.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016, 20 (4): 487–506 [2020-06-21]. doi:10.1108/JFMM-02-2016-0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9). 
  10. ^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Fashion Today. Site Name.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11. ^ How Machine Vision Is About to Change the Fashion World.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3). 
  12. ^ Home : Berg Fashion Library. www.bergfashionlibrary.com.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13. ^ Does pop culture influence fashion?. www.sundaynews.co.zw.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14. ^ Carlos, Marjon. The Fashion in Beyoncé's New Video Is as Powerful as Its Politics. Vogue.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15. ^ 15.0 15.1 Dazed. Vivienne Westwood's top ten political moments. Dazed. [2016-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16. ^ Consumer Needs & Marketing. smallbusiness.chron.com.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7). 
  17. ^ Strategyn. Strategyn.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18. ^ 18.0 18.1 Consumer Research Methods. www.consumerpsychologist.com. [2016-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19. ^ Parker, Christopher J.; Wenyu, Lu. What influences Chinese fashion retail? Shopping motivations, demographics and spending. Journal of Fashion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9-05-13, 23 (2): 158–175 [2020-06-22]. ISSN 1361-2026. doi:10.1108/JFMM-09-2017-00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英语).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时尚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