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希伯伦.

希伯伦

希伯伦
A型市镇(城市)
阿拉伯文转写
 • 阿拉伯文字الخليل
 • 拉丁字母Al-Khalīl(正式)
Al-Ḫalīl(非正式)
ḤebronISO 259-3
希伯来文转写
 • 希伯来字母חברון
希伯伦市区
希伯伦市区
希伯伦官方标志
标志
绰号:列祖之城
希伯伦在巴勒斯坦国的位置
希伯伦
希伯伦
希伯伦在巴勒斯坦中的位置
坐标:31°31′43″N 35°05′49″E / 31.52861°N 35.09694°E / 31.52861; 35.09694
巴勒斯坦网格159/103
国家 巴勒斯坦
 以色列(两国共管)
希布伦省
政府
 • 类型城市
 • 市长泰西尔·阿布·塞内尼英语Tayseer Abu Sneineh[1]
面积[2]
 • 总计74,000 杜纳亩s(74.102 平方公里 或 28.611 平方英里)
人口(2017年)[3]
 • 总计201,063人
 • 密度2,713人/平方公里(7,027人/平方英里)
网站www.hebron-city.ps
官方名称希伯伦/哈利勒古城英语Old City of Hebron
标准文化(ii、iv、vi)
参考编码1565
登录年份2017年(第41届会议
列为濒危2017年至今
面积20.6公顷
缓冲区152.2公顷

希伯伦[4](阿拉伯语:الخليل‎,al-Khalīl 发音خَلِيل الرَّحْمَن‎,Khalīl al-Raḥmān希伯来语חֶבְרוֹן‎,Ḥevrōn 发音)又译为哈利勒[4]希伯仑,是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城市,为希布伦省首府,也是犹太教中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城[5],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位于耶路撒冷以南30公里,海拔高度为930米,有166,000名巴勒斯坦人、以及700至800名犹太居民。

希伯仑老城的特点是狭窄曲折的街道、平顶的石头房屋和古老的集市。希伯仑拥有希伯伦大学英语Hebron University巴勒斯坦理工大学英语Palestine Polytechnic University。希伯仑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麦比拉洞,由于与亚伯拉罕有关,所有三种亚伯拉罕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其视为圣地。根据《创世记》记载,亚伯拉罕购买了这个洞和周围的田地,安葬妻子撒拉,随后、亚伯拉罕、以撒利百加雅各利亚都安葬于此(只有拉结安葬在伯利恒城外)。因此,犹太人称该市为“列祖之城”,在犹太教四大圣城中排名第二位(另外三个是耶路撒冷提比里亚采法特)。[6][7]历史上,在洞的上方和周围已经建起了基督教堂犹太会堂清真寺。以撒厅现在是易卜拉欣清真寺,而亚伯拉罕厅和雅各厅是犹太会堂。在中世纪基督教传说中,希伯仑是马利亚的表姐以利沙伯施洗约翰的母亲、撒迦利亚的妻子)的家乡的“三座城市”之一,另外两座是Juttah和Ain Karim。[8]希伯仑还以葡萄石灰石陶器作坊和玻璃工厂著称,著名的乳制品制造商al-Juneidi也位于此处。

名称

[编辑]

“希伯仑”之名称起源于该市的希伯来语原文“חבר‎”,意为“加入”、“结合”或“结盟”[9]天主教典籍则译为赫贝龙。其阿拉伯语名称哈利勒إبراهيم الخليل‎)意为“朋友易卜拉欣”——根据伊斯兰教教义,安拉选择易卜拉欣作为他的朋友[10]

历史

[编辑]

古代

[编辑]

希伯仑是中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是古代迦南人的一个都城,根据考古发现,该市可能建于前35世纪;它在圣经中首次提到,是亚伯拉罕赫梯人手中购买这里的麦比拉洞(一些历史学家评论为以色列定居点的“虔诚的史前史”[11]

Israel Finkelstein, Neil Asher Silberman:《The Bible Unearthed:古代以色列及其神圣经文的考古学新成果》,自由出版社,纽约, )。来到希伯仑的亚伯拉罕从事游牧,可能反映游牧部落Kenites对这座城市的长期占据,[12]而“Heber”正是一个Kenite部落的名称[13]希伯仑也又名“基列亚巴”,意为“四之城”,可能是指4座小镇或4座小山的联盟[14]

在被迦勒和以色列人(约书亚记 14:15)征服之后,希伯仑成为犹大支派的主要中心之一,大卫王曾建都于此,直到夺取耶路撒冷,才将以色列王国的首都迁往那里。1998年,在Tel Rumeida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带有希伯来文字的图章,测定年代为前700年,这是在希伯仑发现的最古老的题字。[5][15]

前587年圣殿被毁以后,希伯仑的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他处,希伯仑被以东人占据。希律又环绕麦比拉洞修筑城墙。6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麦比拉洞上方建立了一座基督教堂,后来在614年被萨珊王朝将军沙赫尔巴拉兹摧毁,当时库斯老二世军队围困并夺取耶路撒冷。

19世纪的希伯仑北半部

中世纪

[编辑]

638年,希伯仑未经抵抗就臣服于伊斯兰教政权的统治,亚伯拉罕墓的所在地麦比拉洞也由一座东正教堂改为清真寺。贸易大为扩展,特别是与内盖夫沙漠的贝都因人和死海以东地区。穆斯林和基督徒文献都记载奥马尔允许犹太人建造一座犹太会堂及附近的公墓,而9世纪圣经派犹太教学者Zedakah ben Shomron写道,存在一个永久性的犹太区,一名犹太人担任麦比拉洞管理人。阿拉伯地理学家al-Muqaddasi在世纪转折时记载这里有一座犹太会堂,犹太人还建立了一个为不分贫富的所有朝圣者的中央厨房。

土耳其统治时期

[编辑]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17-1917年),有一批犹太人从西班牙被驱逐来此,巴勒斯坦其他地方的犹太人也来到这里定居。希伯仑这时成为犹太人的教育中心,1540年,拉比Malkiel Ashkenazi购买了一个院子,建起亚伯拉罕Avinu会堂。1807年,犹太社区购买了一块5,000平方米的土地,就在今天的批发市场。

1834年,希伯仑遭到埃及军队的洗劫,财产被摧毁和掠夺,大部分穆斯林得以逃生。洗劫目标对准该市的犹太人,其中5人遭到屠杀。[16]

英国托管

[编辑]

1917年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希伯仑。希伯仑成为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的一部分,直到1948年。1929年发生了“希伯伦大屠杀”,阿拉伯人杀死了67名犹太人,打伤60人。2年以后,35个犹太家庭回到犹太区的废墟。但是1936-193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起义后,英国政府决定迁走所有希伯仑城外的犹太人,以“避免另一次屠杀”。

约旦统治

[编辑]
希伯仑老城犹太区的犹太学校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约旦占领了希伯仑和西岸地区其他地方。这一时期,以色列人不被允许进入西岸地区,西岸地区的犹太区被摧毁,犹太人墓地遭到亵渎。[17] 58座犹太会堂被摧毁[18]在亚伯拉罕Avinu会堂的废墟上建起了牲畜围栏。

以色列统治

[编辑]

1967年6月六日战争以后,以色列控制了包括希伯仑在内的西岸地区。1968年,一群犹太定居者开始占领该市。

希伯仑协定以后

[编辑]
以色列军队在街头巡逻

1997年初《希伯仑协定英语Protocol Concerning the Redeployment in Hebron》签订后,该市被分为2个部分H1和H2。H1区拥有12万巴勒斯坦人,按照希伯仑草案的规定,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19]H2区居住着大约30,000巴勒斯坦人,[20]仍处于以色列军事控制之下,以色列方面声称是为了保护住在市中心附近孤立的老犹太区的600-800名犹太人。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后,由于以色列方面实行宵禁和行动限制,H2区的巴勒斯坦人大为减少。以色列国防军表示为安全需要,要重新安置该区巴勒斯坦居民,包括关闭巴勒斯坦商店和某些地区。H2区的犹太定居者折磨他们的巴勒斯坦人邻居,导致数十个巴勒斯坦家庭远离邻近的以色列人。[21][22][23][24][20]

地理

[编辑]

希伯仑的近旁就是人口密集的犹太人定居点Kiryat Arba,是一个独立的自治市,但是距离希伯仑的麦比拉洞只有步行5分钟的路程。

人口

[编辑]
年份 穆斯林 基督徒 犹太人 总数 注释
1538 749户 7户 20户 776户 Cohen & Lewis
1817 500 [25]
1838 700 [25]
1837 423 Montefiore census
1866 497 Montefiore census
1922 16,074 73 430 16,577 British Mandate Census
1929 700 [25]
1930 0 [25]
1931 17,275 112 135 17,522 British Mandate Census
1944 24,400 150 0 24,550 Estimate
1967 38,203 106 0 38,309 人口普查
1997 130,000 3 530 130,533 [25]

1967年以后的犹太定居点

[编辑]

1967年六日战争以后,在同年7月12日,以色列前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在接受BBC采访时宣布,出于和平原因,以色列对于征服的领土应该一无所取,但是希伯仑例外,那里的犹太人比耶路撒冷还多。据Randolph Churchill则写道“3000年前,耶路撒冷在大卫王时代成为犹太城市,但是希伯仑是在4000年前在亚伯拉罕时代就成为犹太城市,那里有许多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前2天刚刚被毁的许多定居点”[26]

1968年,一群犹太人在拉比Moshe Levinger带领下租下了希伯仑的主要旅馆,并且从此拒绝离开。

友好城市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Palestinian terrorist in killing of 6 Jews elected Hebron mayor. Times of Israel. 2017-05-14 [2024-01-05] (英语). 
  2. ^ Hebron City Profile (PDF). Applied Research Institute – Jerusalem. 2009 (英语). 
  3. ^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Population, Housing and Establishments Census, 2017 (PDF). Palestin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报告): 64—82. 2018-02 [2023-10-24] (英语). 
  4. ^ 4.0 4.1 周定国 (编).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01. ISBN 978-7-5001-0753-8. NLC 003756704. Al Khalil (Hebron) 哈利勒(希伯伦) [巴、以],第24页;Hebron 希伯伦(哈利勒的希伯来语名称) [巴、以],第377页 
  5. ^ 5.0 5.1 希伯仑. 虚拟体验以色列. 犹太虚拟图书馆.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5). 
  6. ^ http://www.israelnationalnews.com/News/News.aspx/8889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3181853/http://www.lttn.org/R2_Article6_FocusOnHebron.htm
  8. ^ Marcello Craveri,The Life of Jesus: An assessment through modern historical evidence,1967 p.25
  9. ^ 希伯仑名称的含义、起源和语源学. Abarim Publications' Biblical Name Vaul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9). 
  10. ^ Surah 4 Ayara (verse) 12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古兰经》 (source text)
  11. ^ Finkelstein, Israel; Silberman, Neil Asher:《Covenant The Bible Unearthed: Archaeology's New Vision of Ancient Israel and the Origin of Sacred Texts》.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0-7432-2338-6. 2001, p.45.
  12. ^ W. Robertson Smith:早期阿拉伯的血族关系和婚姻ed. Stanley A. Cook(1903)灯塔出版社,波士顿p.200
  13. ^ E.G.H.Kraeling:《希伯仑的早期崇拜与士师记16章1-3节》,《美国闪族语言文学杂志》vol.41, No.3(4月)1025 pp.174-178 p.178
  14. ^ Robert Alter, tr.《Genesis: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1996 p.108
  15. ^ 存档副本.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16. ^ Joseph Schwarz, translator Isaac Leeser, A Descriptive Geography and Brief Historical Sketch of Palestine, A. Hart, Philadelphia, 1850 p. 399
  17. ^ 约旦亵渎耶路撒冷.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18. ^ 约旦合并西岸地区: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House of Deputies. Jewish Virtual Library. 1950-04-24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19. ^ 希伯仑重新安置草案. United Nations Information System on巴勒斯坦问题. Non-UN document. 1997-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4). 
  20. ^ 20.0 20.1 Rapoport, Meron. 幽灵城市. Haaretz. 2005-11-17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1). 
  21. ^ 以色列NGO诅咒希伯仑的情形. Agence France-Presse (ReliefWeb). 2003-08-19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1). 
  22. ^ 希伯仑H-2区:定居点引起巴勒斯坦人大逃亡 (PDF). B'Tselem. 2003年8月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8). “2000年9月,第二次大起义开始时,共有169个家庭住在3条街上,此后73个家庭–占43% –已经离开住所。”
  23. ^ 巴勒斯坦难民:国际社会的挑战.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ReliefWeb. 2006-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7). 定居者的暴力已经迫使半数以上巴勒斯坦人口离开希伯仑市中心的一些居民区。昔日熙熙攘攘的社区已经荒无人烟,而少数敢于留下或因过于贫困无法离开的巴勒斯坦人生活状况悲惨 
  24. ^ 幽灵城市:以色列的隔离政策和强迫驱逐巴勒斯坦人离开希伯仑市中心. B'Tselem. 2007年5月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5). 
  25. ^ 25.0 25.1 25.2 25.3 25.4 Hebron.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1). 
  26. ^ Randolph Churchill, Winston S. Churchill, The Six Day War,1967 p.199 citing 'The World at One' BBC radio, July 12,1967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希伯伦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