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空袭.

空袭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15年9月17日)请协助补充内容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科索沃战争中的空袭效果
凝固汽油弹的空袭
第81战术战斗机中队的F-4E投放500磅Mk-82炸弹
珍珠港事件的空袭行动

空袭是动用军事航空部队(如空军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对敌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实施的轰炸和射击,既可以针对大规模区域,也可以针对特定建筑物。

空袭针对的是敌方目标,在和平时期,也可能动用空中力量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例如爆破水坝、破冰等等,这些并不称为空袭。

空袭通常通过轰炸机攻击机军用飞机来实施,也可以通过气球飞艇导弹等其他方式进行。可以使用的武器包括机关枪子弹、导弹、各种炸弹,乃至核弹

根据空袭所使用的武器,空袭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使用的是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使用其他常规武器的空袭则是常规空袭。

历史

人类史上最早的空袭,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奥意战争(1848年-1849年)中。当时,奥地利军队使用了200个小型自由气球,携带30磅的炸弹,计划将其送到威尼斯上空然后降落,但由于风向不利,该目标未能实现。

飞机发明之后,很快被运用到战争之中。而首次通过飞机进行的空袭,发生在1911年11月1日。当时,意大利飞行员朱里奥·加沃蒂少尉驾驶“鸽”式飞机,在北非战场上向土耳其军队阵地投下了4颗榴弹,各重2千克。虽然没有造成很大伤亡,但却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震撼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作战被广泛采用。1914年8月30日,德国空军空袭了巴黎,同年12月21日、25日又分别空袭了杜夫尔伦敦。在整个一次大战期间,空袭中共投掷5万多吨弹药。虽然当时的空袭技术还比较落后,但已显示出相对于地面炮火的明显优势。

空袭出现后,各种防空的技术也就随之出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有组织地保卫后方城市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袭伦敦达110多次,炸死炸伤4000余人。为防范空中来袭,英国对城市防空高度重视。伦敦于1917年8月成立了“防空指挥部”,并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例如灯火管制、建设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空袭警报机制等。这些做法都被其他国家所效仿,防空袭体系逐步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空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采用,作为配合地面作战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袭得到了很大发展,制空权成了交战各方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中,空袭和反空袭是作战的核心。在二次大战后期,德国V-1和V-2导弹的发明和使用,出现了第一次超越飞机而使用导弹进行的空袭。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空袭的命中精度和飞机远程作战能力显著提高,空袭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越南战争中,出现了高科技的精密制导空袭。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8架飞机,各携带2枚激光制导炸弹,仅仅通过两次攻击,就彻底摧毁了清化桥,而在此前几年的传统空袭中,美军动用了上千架次飞机,并损失了18架,也未能摧毁该桥。这次袭击,拉开了高技术空袭的序幕。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38天的空袭占了整个42天战争时间的90%以上。1999年北约南联盟的空袭,历时78天,完全是空袭作战,在没有派出任何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北约就使南联盟屈服。在2001年美军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空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年代之后,无人航空载具(UAV)日渐成熟,为降低飞行人员伤亡或被敌方俘虏,一些国家开始以UAV进行一部分的空袭任务。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26年(1937年)8月14日,制定了《防空法》15条,同月19日公布。其第一条:“为防敌机空袭,减少其所发生之危害,以卫护国家之安全、保障人民之生命财产,特制定本法。”中华民国37年(1948年)5月1日修正全文15条,同月12日公布。其第一条改成:“为防敌机空袭,减轻空袭损害,维护人民之生命财产,制定本法。”两种版本都曾经规定中华民国人民对于实施防空,有何种服役及供给物力之义务。中华民国94年(2005年)1月7日废止防空法15条,同月26日公布。

参见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空袭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