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

地水南音南音的一种,有其为南音正宗之说[1],始于末。多用13弦椰胡洞箫来伴奏,亦有以清唱加上竹皮为节拍的。字句工整、文雅而口语成分较少,很多时有既定曲词,曲词出自文人手笔,作者也能稽考。

在结构上,一篇南音多数由数段组成,每一段都有起式、正文和煞尾。通常都是从慢板开始,逐渐加快。但一首粤曲之中,板式非常多变,全曲其实夹杂着很多不同曲体,包括有流水南音、木鱼,中间又夹杂说白,而速度的变化也较多。

名称由来

[编辑]

梁培炽认为“地水”本是卦名,瞽师很多都操占卜业,故把卦名转为盲者的别称。亦有人认为地水是指广东沿海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生活环境。 唐健垣说“地水”即师卦,师亦为“师长、老师”。

演唱者

[编辑]

地水南音多由盲眼艺人演唱,因为听众觉得这样便不会泄露自己的身份。男称瞽师,女称瞽姬或师娘。民间艺人一般都同时会唱几种说唱歌体,如瞽师杜焕,既懂得唱木鱼歌,也懂得唱南音。瞽师、瞽姬是自弹自唱的,用右手弹筝、左手打板。香港著名的南音演唱者有杜焕白驹荣唐健垣、区均祥等。后来健全的女伶取代了瞽师、瞽姬的地位。近年复兴的地水则由健全人士演唱。

历史

[编辑]

20世纪初,地水南音在香港十分流行,艺人主要的表演场所是茶楼妓院,当时的茶楼老板为招徕顾客,皆争相邀请艺人演唱,后来渐渐演变成粤曲歌坛。歌坛最早期以唱龙舟为主,后来民间艺人如瞽师杜焕唱南音,最后至今地水已几乎绝迹,但近年有复兴迹象。

地水南音在1920年代后期开始式微,据李健嫦综合分析:原因是粤曲广受欢迎,减低了地水南音的吸引力。1932年香港政府实行禁娼政策,使南音艺人们的生计大受影响,而部分妓女转以歌伶身份演唱,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竞争者。

到了六十年代,电台的广播流行,改变了听众往茶楼的模式,而电台广播转而迎合年青人口味,播放西方流行曲为主,社会风气转变,且无后人承继,传统演出场合亦逐渐消失,令地水南音衰落。

早期的南音并没有留下录音,直至1970年代唐健垣在德国文化协会为杜焕全场录音,及后正式拜师跟从杜焕学习地水南音“口唱、左手拍板、右手弹筝”表演方式时,都有安排录音,并曾在香港电台播出,可惜部分录音母带在制作碟带中遗失。幸好1975年,荣鸿曾研究演出场合对演唱者的影响,在富隆茶楼重建一个传统的演出场合安排瞽师杜焕录音,才保留了多一些录音资料。

曲目

[编辑]

地水南音的著名曲目包括《客途秋恨》、《霸王别姬》、《男烧衣》和《梁天来七尸八命》等。由于不少地水南音的听众遭遇坎坷,所以歌曲内容很多都有抒发离愁别绪,而且也是自伤自怜的主题。而部分歌曲不能在良家妇女面前弹唱,因为弹唱者认为这会对她们招致不幸。

澳门南音说唱

[编辑]

2011年5月23日,中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布澳门南音说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区均祥瞽师为传承人。6月11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率领代表团出席“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幕礼,国家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董俊新在开幕礼致贺词时宣布澳门的“南音说唱”等三个项目同时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2年12月,吴咏梅被列入澳门南音说唱师娘腔传承人,她在2014年7月底病逝,享年87岁。作品有《何惠群叹五更》(收录于《郑观应之盛世危言》南音光碟中)、《七月落薇花》(收录于同名南音光碟)等南音音像光碟,澳门出版协会出版。

2017年9月,澳门文化局公布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说唱等十五个项目入选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参考资料

[编辑]
  •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3。
  • 中国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所(编) 《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 吴瑞卿 “广府话说唱木鱼书的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中国语文及文学部博士论文,1989。
  • 李洁嫦 《香港地水南音初探》。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音乐学部硕士论文,1998。
  • 波多野太郎著,谭正璧译 “论木鱼、南音及粤讴”。载《曲艺艺术论》第一期,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页一一六至一一九,1978。
  • 陈守仁 “南音音乐引论:(一)曲式”,载《音乐与艺术》第六期,页四三至四六,1985。
  • 陈志清 《南音粤讴的词律曲韵》。香港: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1999。
  • 陈卓莹 《粤曲写作与唱法研究》。香港:百灵出版社,1980。
  • 陈卓莹 《粤曲写唱常识》(修订本)下册。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 梁培炽 《南音与粤讴之研究》。旧金山:旧金山州立大学亚美研究系,1988。
  • 梁培炽 《香港大学所藏木鱼书叙录与研究》。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1978。
  • 区文凤 “木鱼、龙舟、粤讴、南音等广东民歌被吸收入粤剧音乐的历史研究”。载《南国红豆理论研究增刊》,十一月,页二九至四十,1995。
  • 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 《南音名曲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
  • 刘王一 “略谈广东音乐的历史源流”。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第二期,页十五至十六、四二,1982。
  • 荣鸿曾 “重建演出场合:一个实地考察的实验”,载《实地考查与戏曲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粤剧研究计划,页二二九至三一五,1997。
  • 鲁金 《粤曲歌坛话沧桑》。梁涛编。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
  • 蔡衍棻 《南音,龙舟和木鱼的编写》。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
  • 稻叶明子,金文京,渡边浩司(编) 《木鱼书目录》。东京:好文出版,1995。
  • 黎键 《香港粤剧口述史》。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
  1. ^ 罗澧铭. 地道粵曲──南音. 顧曲談. 朱少璋校订. 香港: 商务. 2020: 32. ISBN 9789620758379.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地水南音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