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喇沙会.

喇沙会

此条目论述以香港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请协助补充内容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此条目或章节中的“译名”以“香港”的用法为主。请协助编辑本文,加入各地可靠来源惯用的译名,详情参见Wikipedia:地区词处理Help:手工字词转换。(帮助讨论

喇沙会,或喇沙修士会(法语:Lasallians;英语:De La Salle Brothers),正式名称中译为“基督学校修士会”(法语:Frères des écoles chrétiennes;英语: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 拉丁文: Fratres Scholarum Christianaru),是一个天主教修会组织,专注于教育和相关事务。

组织由法国教士圣若翰·喇沙创立。他本是一所大教堂司铎,在西方创立免费教育的观念,为来自工人阶级和家境贫穷的儿童提供阅读、书写和算术的教育,并培养他们了解宗教信仰,协助他们成为天主教徒

因着这个信念,他集合了一些同道者,成立了一个社区,献身于办理学校。他藉建立了一套着重学生受益的教育系统,并禁止了体罚而受到赞扬。教团于1680年创立,是首个没有神父的天主教组织,成员都是修士,多任职教师,较少管理宗教事务。成员一般会在其名字后面加上FSC的字母。

今天,教团在80个国家和地区兴办学校,包括已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团体由一名最高长老(Superior General)会同长老会议(General Council)领导。

1981年,教团开始为其他天主教组织提供社会责任投资服务,主要是以持有股份的方式去影响被持有的公司,以它们的服务或事工传扬天主教的价值观。

喇沙会在香港

喇沙会在香港的办学历史悠久,也是最早在香港提供教育的机构之一。

1875年,喇沙会首次派出修士来到香港,第一批共有6人。他们首先在中环创立了圣若瑟书院,主要为外籍,特别是葡萄牙籍的学生提供教育。1879年,开始招收中国籍学生。

1917年,因应九龙的迅速发展,对学位的需求甚殷,喇沙会在漆咸道建立了一所学校。初时是作为圣若瑟书院的分校,随后又在界限街购入土地,以扩充校舍。1932年,终于发展成一所新的学校——喇沙书院,主校舍也迁移到界限街。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时,香港政府征用校舍,教育工作受到影响。其间喇沙会的修士多次提供医疗协助。到香港日治时期,喇沙会在香港基本上停止了运作。日军关闭学校,并把校舍改为研究所、监狱等军事设施。修士被驱逐,其中有些更被监禁在集中营,其他的修士则逃亡至越南等邻近地区。

1945年后,随着战事结束,喇沙会的活动开始恢复。随着香港人口增加,教育的需求急增,喇沙会在香港亦踏入高速发展时期。自1957年起,先后建立了7所学校。1971年,当时喇沙会总会长Brother Charles Henry 颁授荣誉会士勋衔予圣若瑟英文中学创校人孙保禄修士,该校亦成为喇沙会联校成员[1]

21世纪初,随着科技日益融入教育,部分学校进行了重建或扩建,以适应资讯化的学习环境与及提升教学质素。今天,很多喇沙会的学校因学生在各方面的成就、校友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渐渐成为香港的名校。

现时喇沙会在香港开办的学校共有9间。

学校名称
创立年份
圣若瑟书院
1875年
喇沙书院
1932年
喇沙小学
1957年
新界喇沙中学
1965年
圣若瑟小学
1968年
陈瑞祺(喇沙)书院
1969年
张振兴伉俪书院
1971年
陈瑞祺(喇沙)小学(Chan Sui Ki (La Salle) Primary School)
1973年
圣若瑟幼稚园(SJC Kindergarten,已停办)
1974年

参考文献

  1. ^ School History (1968 - 1972) - SJACS.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4). 

外部链接

参看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喇沙会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