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理工学院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19年9月9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 (2019年9月9日)请按照校对指引,帮助编辑这个条目。(帮助讨论) 此条目使用外部链接的方式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的方针或指引,或致使内文成为链接农场。 (2023年6月3日)请协助清理过度不适当的外部链接,并将有用的链接移到参考文献中。详情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伦敦帝国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其他名字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The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校训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拉丁文[注 1]
校训中译科学乃帝国之荣光及庇护
创办时间1907年7月8日 (1907-07-08)(皇家宪章颁布)[2]
URN编码英语Unique Reference Number133887
学校类型研究型大学
捐赠基金九千八百万英镑(2014年)[3]
校长休·格雷厄姆·布雷迪英语Hugh Brady (academic)[4]
职工人数3,692位(2014年)[3]
学生人数19,115(2018/19)[5]
本科生人数9,985(2018/19)[5]
研究生人数9,130(2018/19)[5]
校址 英国英格兰伦敦
校区南肯辛顿(本部校园)
查林十字
切尔西和西敏
哈默史密斯
皇家布朗普顿
帕丁顿
西尔伍德公园
圣玛丽
怀特城
代表色
                      
隶属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
罗素大学集团
科英布拉集团
欧洲大学联盟
欧洲大学协会
G5超级精英大学
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
五大科学工程联盟英语SES-5 (universities)
网站www.imperial.ac.uk
伦敦帝国学院标志式样
位置
地图
伦敦帝国学院原标志

伦敦帝国学院(英语:Imperial College London,亦称帝国理工学院),全名为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2][需要较佳来源],是一所位于英国伦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学。1907年,帝国学院根据皇家宪章成立,为伦敦大学联邦成员之一,并于2007年7月9日其百周年纪念日时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6][7]

帝国学院的本校位于伦敦城中心南肯辛顿,另设查林十字切尔西和西敏哈默史密斯、西北、皇家布朗普顿、帕丁顿、西尔伍德公园、圣玛丽及怀特城校区[8],是英国金三角名校G5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9]

帝国学院专注于理工、商学医学,因入学门槛极高为全英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10]伦敦帝国学院在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长年位居全球前十、英国前三,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称世界四大理工学院。[11][12][13][14] 众多校友为在有关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截止2020年10月,伦敦帝国学院的校友、教授、研究人员中,共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注 2]

历史

在英国,尽管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历史比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要短,但从建立之初起,它便凭借浓厚的皇家背景和雄厚的经费实力很快跻身世界顶级名校之列。帝国理工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在1845年建立的皇家科学学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帝国研究院英语Commonwealth Institute#The Imperial Institute(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矿业学院(Royal school of mines)和伦敦城市与行会学院英语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组成,但这三所学院仍然在宪制上保留着自己的实体,帝国学院在1907年七月获得了皇家特许状,成为一所具备完全自主权和独立大学地位的高教研究机构,伦敦帝国学院以认可机构的身份加入伦敦大学联邦。

随后,圣玛丽医院医学院(1988),国家心脏和肺学会英语Imperial College School of Medicine(1995),查令十字和西敏寺学校(Charing Cross and Westminster schools,1997)先后并入帝国理工,组成医学院,作为帝国学院的第四个宪制学院。1997年,帝国理工医学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皇家妇产科学会,2000年又兼并了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

同样是2000年,帝国理工又兼并了并不是十分知名的崴学院英语Wye College(Wye College)作为它的一个分校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人们认为帝国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崴学院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帝国学院于2005年12月6日宣布崴校区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将被建成一个世界级能容纳12500人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

2002年,维持了几十年的宪制学院系统被废除,而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2年,帝国理工和伦敦大学学院商讨合并,但在伦敦大学学院员工及学生反对下,计划于一个月后中止了。

2005年底,学院宣布将合并物理科学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组成新的自然科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

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脱离伦敦大学联邦的计划,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并于2007年(该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正式退出。

2011 年 4 月,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了英国医学研究与创新中心,为该项目各承诺了 4000 万英镑。该中心后来更名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并于 2016 年 11 月 9 日开放。它是欧洲最大的单一生物医学实验室。随着创新中心的启动,学院于 2016 年开始迁入新的白城校区。随后,伦敦市长Sadiq Khan于 2019年正式宣布开设了化学系分子科学研究中心。

校园和校区

南肯辛顿校区正门

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辛顿校区,该校区位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旁,在伦敦西敏市皇家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一个学术机构密集的区域。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都在附近。还有两个较大的校区并不在伦敦伯克郡丝木园英语Silwood Park校区在和在伦敦东部60英里的崴校区(Wye Campus)。

南肯辛顿校区中央的女王塔,是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塔高287英尺(85米),是从前帝国研究院英语Commonwealth Institute#The Imperial Institute(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它原来是一座大楼的一部分,塔内还有以前设置水缸的大堂。在1960年代,帝国研究院拆卸,帝国学院在研究院的原址扩建。1966至1968年,塔进行改建,成为一座独立的建筑物。塔里面悬挂着1982年作为礼物来自澳洲的10口大钟,分别以王室成员的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的王室成员生日或其他王室纪念日,大钟都会在下午打响。

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学院在南肯辛顿校区还有一个中心图书馆,其中包含了科学博物馆的图书馆,面向登记的公众开放。中心图书馆,平日每天24小时开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英语Gary Tanaka捐赠两千七百万英镑帮助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学院大楼,被命名为田中商学院英语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History(Tanaka Business School),于2008年田中商学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更名为帝国商学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

排名声誉

大学排名
全球名次
ARWU主排名[11]23
QS主排名[12]2
泰晤士主排名[13]8
美国新闻全球版[14]12
国内名次
ARWU主排名[11]4
QS主排名[12]1
泰晤士主排名[13]3
美国新闻全球版[14]3
完全指南[15]5
卫报 [16]5
星期日泰晤士报[17]5

院系设置

工学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医学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自然科学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商学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其他学术单位

校友

教职员

诺贝尔奖得主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
    • 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
    • 1971年 GABOR, Dennis
    • 1979年 SALAM, Abdus
  • 诺贝尔化学奖
    • 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
    • 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
    • 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
    • 1969年 BARTON, Sir Derek
    • 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
    • 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
    •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
    • 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
    • 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


费尔兹奖得主

资料来源

  1. ^ The College cres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5 June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2. ^ 2.0 2.1 PJGILL. Charitable status. [2014-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英语). 
  3. ^ 3.0 3.1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13–14 (PD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学院). [2015-01-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31) (英语). 
  4. ^ 'Imperial welcomes its new Presiden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伦敦帝国学院). [2022-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英语). 
  5. ^ 5.0 5.1 5.2 Where do HE students study?.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1 March 2020]. 
  6. ^ University of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Leave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ac.uk.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2) (英语). 
  7. ^ University guide 2015: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the Guardian. [2014-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3) (英语). 
  8. ^ 帝国理工学院 校区与地图信息. [2023-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9. ^ 'Golden triangle' to win funding rich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泰晤士高等教育》). 11-02-2010 [02-09-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英语). 
  10. ^ Frean, Alexandra. Imperial College ditches A levels and sets its own entrance exam. The Times (London). 04-06-2008 [11-01-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11. ^ 11.0 11.1 11.2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12. ^ 12.0 12.1 12.2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13. ^ 13.0 13.1 13.2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14. ^ 14.0 14.1 14.2 2024-20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3 [2024-06-27]. 
  15.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16.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17.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附注

  1. ^ 因涉及殖民主义,2020年6月5日起从徽章中移除,但是帝国理工其实没有权力更改校徽,只有英王才有权更改,因此帝国理工只是尽量不在使用旧校徽[1]
  2. ^ 每个大学对计算这个数字都有着不同的原则,比如有些大学并不计算那些在得奖后才到有关院校的人士,而有些大学则仍将其计算在内;有些亦不计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职员,但其他的却仍视其为与该校有联系的得奖主。这里显示的数字为在统一采用了最广阔的算法后所得出的结果。详细人物列表请见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外部链接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帝国理工学院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