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faster navigation, this Iframe is preloading the Wikiwand page for .

注音符号
灰底为变体;每格次行为万国音标
声母
发音
方式
塞音 擦音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重唇
/p/

/pʰ/

/b/

/m/

/β/
轻唇
/f/

/v/
舌尖
/t/

/tʰ/

/d/

/n/

/ɫ˭~ɫʰ/

/l/
软腭
/k/

/kʰ/

/ɡ/

/ŋ/

/x/

/ɣ/
唇软腭
/kʷ/

/kʷʰ/

/ʔ/

/h/

/ɦ/
舌冠
/tɕ/

/tɕʰ/

/dʑ/

/ɲ~ȵ/

/ɕ/

/ʑ/
翘舌
/tʂ/

/tʂʰ/

/dʐ/

/ʂ/

/ɻ~ʐ/
平舌
/ts/

/tsʰ/

/dz/

/s/

/z/
介母、高元音
部位
普通
/i~j/

/y~ɥ/

/ɨ/

/ɯ/

/u~w/
鼻化
/ĩ/

/ũ/
韵母
单韵
/a/

/ã/

/ɐ/

/o/

/ɔ/

/ɔ̃/
复韵
/ai/

/ei/

/au/

/ou/
鼻韵
/m̩/

/am/

/ɔm/

/n̩/

/an/

/ɔn/

/ŋ̩/

/aŋ/

/ɔŋ/
韵尾
/p̚/

/t̚/

/k̚/

/ʔ̚/
其他
声调
官话 ˉ ˊ ˇ ˋ ˙
客闽 ˪ ˫

)是传统注音符号中仅有的三个可兼作声母韵母元音使用的符号之一,也有划归韵母者。字形取自“”的古字“”,发音同官话的“五”字。

“ㄨ”的发音会根据位置不同,作韵母元音时发为闭后圆唇元音/u/;作声母时,除了上述发音外,还可能弱化为辅音,发为浊圆唇软颚近音/w/。

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通用拼音中,作韵母的时候写作〔u〕;作声母时,写作〔w〕,如“我”〔wo〕;但若“ㄨ”也是该字的唯一元音,即“ㄨ”用作声母兼韵母元音,则写作〔wu〕,如“温”〔wun〕。而在台罗拼音中,则全部写为〔u〕。

粤拼中,规则与汉语拼音一样,作韵母时写作〔u〕,但除了表示闭后圆唇元音/u/外,有时也可能发为次闭次后圆唇元音/ʊ/。作声母时写作〔w〕(如“和”〔wo〕);作声母兼韵母元音时,则写作〔wu〕(如“豌”〔wun〕)。在马祖话中只作韵母,马拼写作〔u〕。

相关变体

注音符号的扩充版本闰音符号中,增加了“ㄨ”的鼻化音,写作“”,写法为“ㄨ”上方添加“~”号。方音注音符号改为在“ㄨ”的右旁加两点“”,而台湾方音符号则写作“ㆫ”(),写法为“ㄨ”的最末笔收个圆并突出。它的发音为鼻化闭后圆唇元音/ũ/,在台罗拼音中写为〔unn〕。

台湾方音符号规定,若一个包含“ㄨ”的鼻化韵母具有多个母音,则“ㄨ”不用写为“ㆫ”,仅最后一个母音需要写为鼻化方音符号,对应的台罗拼音也是如此,只在末字后加〔nn〕。例如“官”的台湾话白读音为/kũã˦˦/,/ũ/跟/ã/都为鼻化母音,但是写时只写为“ㄍㄨㆩ”、〔kuann〕,“ㄨ”不需写为“ㆫ”,拼音不用写为〔kunnann〕。另外若是前接的声母本身就是鼻音声母(),则所有鼻化韵母都直接写成非鼻化版本,对应的台罗拼音也是如此;例如“烂”的台湾话白读音为/nũã˧˧/,后面的“ㄨ”、“ㄚ”都是鼻化母音,但是因为前面的“ㄋ”为鼻音声母,所以“烂”的台湾话注音写为“ㄋㄨㄚ˫”即可,后面的“ㄨ”跟“ㄚ”不需要写成鼻音版本,对应的台罗拼音也是如此,写为〔nuā〕而非〔nuānn〕。

此外在台湾方音符号中另有一个变体“ㆨ”(),对应台罗拼音为〔ir〕,发音为介于“ㄧ”跟“ㄨ”之间的闭央不圆唇元音/ɨ/,因此其符号也是综合了“ㄧ”跟“ㄨ”。“ㆨ”同样也是可做声母和韵母的介音,例如台湾话海口腔的“猪”发为“ㄉㆨ”/tɨ˦˦/,即作为韵母;而在海口腔中的“恩”念做“ㆨㄣ”/ʔɨn˦˦/,ㆨ就变为声母。此外,在注音符号中的“”,语言学家认为其有两个音,作为“”时的韵母,亦发为/ɨ/(作的韵母时则发为/ɯ/);因此部分书籍将“ㄭ”专门用于/ɯ/,而“ㆨ”专门用于/ɨ/,达到分工效果。但汉语学家则不认同“ㄭ”发为/ɨ/或/ɯ/,而另自行发明了“舌尖后不圆唇母音”/ʅ/跟“舌尖前不圆唇母音”/ɿ/作为上述两者的对应(然而这主张并没有获国际语音学学会接受)。因此通常“ㆨ”仍不用于官话,只用于其他汉语变体

编码与拼音

字元 图档 编码 国际音标 汉语拼音 威妥玛拼音 台罗拼音 通用拼音 粤拼 马拼 拉丁苗文
Unicode Big5 GB 2312
U+3128 A3B9 A8E8 w w w u w w
u u u u u u u u
ʊ u
未收录 未收录 未收录 ũ nu unn uⁿ
ㄨ: 未收录 未收录 未收录
U+31AB 未收录 未收录
U+31A8 未收录 未收录 ɨ ir ih

参考资料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农民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敎厅:《广州音职工速成识字课本》,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国文字改革硏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 吴守礼:《国台对照活用辞典》,台北:远流,2000年8月。
  •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国语注音符号手册》,台北:教育部,2000年11月。
  • 中华民国连江县政府:《马祖闽东(福州)话日常生活常用词汇编辑说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连江:连江县政府,2009年11月。
{{bottomLinkPreText}} {{bottomLinkText}}
Listen to this article

This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by Wikiwand :(
Wikiwand requires a browser with modern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reading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nd use one of the following browsers:

This article was just edited, click to reload
This article has been deleted on Wikipedia (Why?)

Back to homepage

Please click Add in the dialog above
Please click Allow in the top-left corner,
then click Install Now in the dialog
Please click Open in the download dialog,
then click Install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s" icon in the Safari toolbar, open the first download in the list,
then click Install
{{::$root.activation.text}}

Install Wikiwand

Install on Chrome Install on Firefox
Don't forget to rate us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Wikiwand!

Gmail Facebook Twitter Link

Enjoying Wikiwand?

Tell your friends and spread the love:
Share on Gmail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Buffer

Our magic isn't perfect

You can help our automatic cover photo selection by reporting an unsuitable photo.

This photo is visually disturbing This photo is not a good choice

Thank you for helping!


Your input will affect cover photo selection, along with input from other users.

X

Get ready for Wikiwand 2.0 🎉! the new version arrives on September 1st! Don't want to wait?